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 > 名家医案 >
其一:
罗××之子,年三岁,住昆明如意巷。患儿于1939 年3月患麻疹,住某医院治疗。因转变为肺炎,病势严重。该院认为病势危笃,已感束手,遂出院回家。当延余诊视之,患儿麻疹虽免,但脉搏沉细而紧,颜面含青黯之色,唇口紫乌而焦燥,舌苔白滑而厚腻,指纹青紫出二关,大便鹜溏,小便短赤。咳嗽喘促,声音嘶嗄,午后及夜间发热,食少无神。据以上病情,已成为太少二阴虚寒重证,寒痰邪阴内壅,阳不足以运行,遂见以上证状。当即用四逆汤加肉桂、公丁香、法夏、茯苓以扶阳抑阴治之。
附片36 克干姜15 克甘草6 克公丁香3 克法夏10 克茯苓15 克
次日复诊,据病家自述,服药后,旋即呕吐不少涎痰,大便泄泻数次。视其发热、咳嗽、喘促等证已减轻十之六、七,且能熟寐,面唇青黯之色稍退,唇亦较润,仍照原方将附片加为60 克,去丁香,加苍术6 克。第三日续诊,据病家云,服药后又吐涎痰二次,发热已退,小便较长,泄泻亦止,喘促已平,并能进稀粥。视其面唇青黯已退去十之八、九,唇转红润,白苔已退其半,小便虽黄而长,神食亦较增,声音已恢复正常,尚微咳稍喘,以四逆汤加砂仁、法夏连服二剂。
附片60 克干姜15 克砂仁6 克法夏10 克
第五日续诊,面色已转红润,舌苔全退,喘咳已愈,再以四逆汤加北口芪16 克、潞党参13 克、砂仁6 克,连服二剂,食增神健,诸病全瘳。
其二:
朱××之女,年五岁,住昆明市晓东街。于1939 年春出麻疹,住某医院诊治,麻疹免后,转为“肺炎”,病势沉重,遂出院回家。延余诊视,见其脉来沉弱,面色青黯,唇口淡红而焦,舌苔白厚而燥,不渴饮,夜发潮热,形神瘦弱,咳嗽气短而喘促,腹痛食少。据以上病情,属于素禀不足,麻疹免后,正虚阳弱,寒湿内伏上逆于肺,阳不足以运行所致。法当温中扶阳,开提肺气,化痰止咳,以四逆二陈汤加味主之。
附片50 克干姜15 克法夏10 克陈皮6 克茯苓12 克肉桂10 克(研末,泡水兑入) 砂仁6 克细辛3 克五味2.5 克甘草6 克
次日复诊,喘咳已减轻,唇舌较润,面色青黯稍退,饮食略增,夜热已退,照原方再服一剂。第三日续诊,喘咳止,精神饮食较增,白苔退去十之八、九,唇舌已转红润,颜色青黯已退十之七、八,续以四逆汤加砂仁、肉桂、茯苓连进三剂,津液满口,食增神健,诸病痊愈。
附片50 克干姜15 克肉桂6 克(研末,泡水兑入) 砂仁6 克茯苓12 克甘草6 克
其三:
杨××,住昆明大绿水河,有一女生甫半岁,于1958 年春出麻疹,已灰,忽转“肺炎”,发热喘咳,喉间痰鸣,鼻翼搧动,面含青象,指纹青紫出二关,大便泻绿水,小便短赤。此系疹后元阳内虚,寒痰壅闭,肺肾之气不接,清肃不降而成是证,即以小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附片30 克干姜12 克法夏6 克细辛3 克麻黄3 克五味子1.5 克桂尖10 克杭芍6 克甘草6 克
服后旋即呕吐涎痰盏许。次日复诊,喘咳稍减,发热已退其半,再以四逆二陈汤加肉桂少佐麻绒,细辛主之。
附片50 克干姜12 克法夏6 克陈皮6 克茯苓13 克肉桂20 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10 克炙麻绒3 克细辛2.5 克
服后,又吐不少涎痰,喘咳已去十之八、九,鼻搧痰鸣已止,大便转黄而溏,小便已较长而淡黄,并略进稀粥,颜面指纹已转红润,仍照原方去麻辛、陈皮,连服二剂而愈。
按:“肺炎”系西医病名,中医则应分为肺热、肺寒或肺燥等证。针对寒热虚实之病情实据,灵活处方治疗。如一见“肺炎”,不辨寒热,动轭以清凉解毒之剂任意消炎,则贻误不浅矣。以上三例,均系体质虚寒,湿痰内盛而成肺炎寒极严重之证,故主以扶阳温化之剂,均奏全功。如系邪热肺燥之炎证,又当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之剂治之,方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