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 > 名家医案 >
陶××,年三十二岁,江西人,住上海。有四子一女,于1932 年3 月值麻疹流行,将其长次两子(七至丸岁),送往苏州躲避。殊料去后均出麻疹,误服寒凉之药相继夭亡。三四两子,约二至四岁,在上海亦患麻疹,住某广东医院治疗。病至严重时,该院诊断为:“肺炎”,延余到该院诊视。两孩均同卧于小床内,麻疹虽免,但发热不退,喘咳痰鸣,满口涎痰随时流出口外,不知曾服何药。见喂入黄果水时,仍从口中外流。颜面青黯(阴象外露),两颧发赤(虚阳外泄),唇色青紫,指纹青黑出二关,脉搏紧急(寒极之象),大便鹜溏(水寒土湿,木邪贼土),乳食不进(胃中虚寒,司运失权)。该院认为病势严重,别无他法,已感束手。余诊视后,当即告以病势危笃,已成三阴寒极之症,寒痰内壅,真阳外泄,有风动或衰脱之势,急宜扶阳抑阴,温逐寒痰为主。若服后涌吐寒痰,系病除之兆。如热退喘平,尚可转危为安。倘若缓治或再施寒凉之药,必危殆无救。渠因长次两子已夭亡,三、四两孩又复病重,惊慌不已,要求设法抢救,万分信任,纵虽不起,决无怨言。遂拟四逆二陈汤加丁香、肉桂、少佐麻辛,分量加重,与两孩同服(因其病情相同,故共服一剂)。
附片100 克干姜24 克肉桂10 克(研末,泡水兑入) 法夏10 克广皮6 克茯苓15 克细辛3 克公丁香6 克炙麻绒3 克甘草10 克
此方服后,均呕吐涎痰碗许,自汗淋漓,大便泄泻。次日复诊,发热已退十之七八,喘平十之五、六,口中涎沫减去十之八、九,喉间痰鸣亦减去其半,略进乳食。照原方加量去麻辛治之。
附片130 克干姜36 克肉桂10 克(研末,泡水兑入) 化红6 克茯苓15 克法夏10 克公丁香6 克甘草10 克
第二方服后,又各吐涎痰碗许。第三日复诊,已脉静身凉,喘平泻止,眠食较佳,咳减十之六、七,颜面及指纹青紫均退。照原方去公丁,加细辛、五味、黄芪,连进三剂,诸病痊愈。渠之另一女孩,约五岁多,亦继出麻疹。初起即发热、涕清,而加咳嗽,呕吐泄泻,目泪盈眶。拟以桂枝葛根汤加防风、薄荷。
桂枝10 克杭芍10 克葛根10 克防风6 克薄荷6 克甘草6 克生姜10 克大枣2 枚
服上方后麻疹渐出。第二剂去葛根加黄芪16 克,服后全身透达。第三剂黄芪桂枝五物汤,服后疹灰脉静身凉,平安而愈。
黄芪15 克桂枝10 克生姜10 克大枣2 枚杭芍10 克
按:陶某五个小孩,长次两子,远避隔离不能幸免,误于寒凉之药而夭亡。三、四两子转“肺炎”而严重,得回阳救逆之剂抢救而全活。一女孩用药适当,两、三剂平淡之药而治愈。以此观之,凡治麻疹一证,立方用药,务须细心审慎。明朝李念莪《内经知要》注《阴阳应象大论》关于“少火生气”云:“特须善为调剂,世之善用苦寒,好行疏伐者,讵非歧黄之罪人哉。”此为医医之言,须熟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