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经典名著 > 黄帝内经 >

刺疟——《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六篇(2)

2010-04-15 12:05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疟发身方热,刺趾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
   
    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
   
    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挟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之间中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
   
    身体小痛,刺至阴。
   
    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
   
    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
   
    湿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