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故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文化 > 国医典故 > 中医典故 >

中医典故:串铃

2013-10-25 08:03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岐黄 浏览:

   串铃(明代)也叫“虎撑”或“虎衔”,过去行医卖药者视其为护身符。相传“药王”孙思邈进山为人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去路。当时他要逃跑已来不及,搏斗又不是猛虎的对手。他发现这只虎俯伏在地上,并不追扑他,只是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并不住地向他点头,象是在向他求助,出于职业的敏感,孙思邈走近老虎,见老虎喉咙里横着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他想为老虎掏出兽骨,却又怕虎性发作咬断他的手臂。忽然他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老虎的上下额,在老虎衔着铜圈时伸手从铜圈中取出兽骨并为老虎的伤处敷上药物,然后再取出铜圈。治愈的老虎摇尾点头,似乎表示感谢,转身而去。

  此事传出后,江湖行医的人们纷纷效仿孙思邈,铜圈便成了外出行时的的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响器。这样一来可以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是能医龙治虎的药王弟子;二来是因为孙思通用这只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铃医治病与正统坐堂中医不同,他自成体系,针、药独特,治病取其速效,不计万全,有验、便、廉的特点,医疗上往往能见奇效。可以说,他们有一定的医疗知识,也具有相当的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