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营两燔: 指气分和营分邪热炽盛的病机。主要病状有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舌络苔黄燥等。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等血分症状的,称为气血...
气阴两虚: 指热性病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的现象。程度较轻的称为气阴不足,较重者称为气阴两虚。临床上有三种情况:见于热性病的极期,...
气血失调: 指气与血二者关系失去协调的病理。在生理情况下,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在病变时,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也可以影响气...
气虚中满: 脾主中焦运化,如脾胃气虚,则失于健运,易致腹部胀满。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胀满时轻时重,按之不痛或喜温喜按,面白唇淡,舌苔白滑,脉象弦弱等。...
气虚则寒: 气虚,指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脏腑的活动功能也相应减弱,代谢机能低下,故出现阴寒的证候。如恶寒、肢冷、神倦、口淡无味、舌质淡白、脉沉迟细弱等。...
气怯: 怯,虚弱或惊慌之意。指胆气不足,心慌易惊,或中气虚弱出现短气、倦...
阳盛格阴: 指热极似寒的一种病理变化。病的本质属热,因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透。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的症状。但患者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
阳盛: 阳热亢盛之意。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机能亦较亢盛。《素问.调经论》所说的阳盛则外热,即指感受外邪之后,引起阳气相抗,正邪相搏出现发热的症状。...
阳胜则热: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阳气偏胜,机能亢盛时,就会产生热性的病变。亦即阳盛则外热。...
阳络伤则血外溢: 阳络,指上部、属表的络脉。血外溢,指咯血、鼻出血等。临床上如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上部出血,多认为是阳络损伤所致。...
阳结: 即热结。指邪热入胃,大便燥结的阳明腑实证。...
血虚: 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
血脱气脱: 指出血过多阳气虚脱的病理。气和血是相生相成,互相依附的。血脱,是指出血过多。出血过多使气失依附,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六脉微细等气虚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