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仆: 卒然昏仆的症状。多因肝风内动,痰涎攻心,或气火上冲所致。常见于中风、癫痫、厥证等...
暴厥: 古病名。是因气逆于上,而致卒然仆倒,不省人事,脉来躁疾如喘的病症。《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喘,名日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神昏: 即神志昏迷不清。是邪热内陷心包,或湿热、痰浊蒙蔽清窍所出现的症状。...
神不守舍: 即精神错乱。心是精神所藏之处(《灵枢.邪客篇》:「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病邪犯心或精神刺激过度出现的神志异常,均可称为神不守舍。...
身热不扬: 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身瞤动: 即身体的肌肉掣动。其原因有由于发汗太过,阳气和阴液受伤;有由于阳虚失去促进津液产生的正常功能,气液不足,肌肉失去温养所致。...
少腹硬满: 指脐以下部位坚硬胀满的症状。若按之不硬,只觉胀满,拘急不舒的,称为少腹急结。都是由于瘀血和邪热互结,阻滞于少腹部;或因膀胱气化失常,水停下焦所致。前...
伤暑: 又称感暑。指夏季伤于暑邪,出现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阳暑证候。...
伤寒: 病名或症候名。广义的伤寒是外感发热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属于太阳表证的一个证型,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脉浮紧等。与现代医学所称的伤寒不同...
痧气(痧胀): 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或因接触疫气、秽浊之邪,阻寒于内,出现腹痛闷乱的一种病症。因痧气胀寒胃肠,壅阻经络,故又名痧胀。痧在皮肤气分的,皮...
三阴疟: 即三日疟。由于元气内虚,卫气不固、病邪深入,每隔三天发作一次,因邪气潜伏于三阴,故名。一说因病邪缠绵日久,兼有三阴经主症出现,故名。...
三阴痉: 指痉病之出现三阴经症状,故名。临床上除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等症之外,还见头摇口噤(属厥阴);四肢不收、发热腹痛(属太阴);闭目嗜睡...
洒淅恶寒: 形容病人恶风寒时好象被冷水喷洒在身上,或被雨水所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