喎僻不遂: 口眼歪斜,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口歪斜而目不能紧合的,称为口眼喁斜若只见口角歪斜的,称为口僻或口喎。多由于风痰阻于经络所致。受邪的一侧,因络脉之气...
脱汗: 又称绝汗。指病情危重,阳气欲脱时,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的症状。多伴有呼吸喘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侯,是阳气将绝的征象,故称。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吞酸: 方隅《医林绳墨》:「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溢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亦即胃中泛酸。多因肝气犯胃所致。有偏热偏寒之分。...
搓针: 针刺手法之一。其方法是在针刺人体内后,用右手拇、食指将针向一个方面捻转(如搓线状),此法有加强针感的作用。要注意转针时不要太紧,以防缠着肌肉纤维产生剧烈...
焠刺: 九刺法的一种。也就是火针(《灵枢.官针篇》)。参见该条。...
丛针: 将若干枚等长的毫针并列放在一起,使针尖相齐,称为丛针。治疗时,手持针柄将针尖在皮肤表面进行挑拨浅刺。...
出针: 就是在针刺完毕后,一手固定穴位,一手持针,用捻转或直接向上提针等手法将针拔出体外。...
长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长,一般为六至七寸(相当于2023厘米)或更长一些。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
砭石: 砭(音边),是我国石器时代产生和应用的一种最古的医疗工具。开始是人们为了解除疾病痛苦,用普通石块在患病局部进行撞击。随看石器时代工具的产生,出现了医疗专...
鼻针疗法: 五刺法的一种。即在患病部位的前后左右多处刺破小血管,排出郁血。这是应用于治疗心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豹文刺: 五刺法的一种。即在患病部位的前后左右多处刺破小血管,排出郁血。这是应用于治疗心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报刺: 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没有固定部位的疼痛。刺法是找到疼处,即直刺一针,并留针不拔,而以左手循按局部,找到另一个疼处后,先将前针拔出,再在第二个疼处刺针...
傍针刺: 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风湿。刺法是在患部直刺和傍刺各一针(《灵枢.官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