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法: 是火针的一种。其用法有二:古代常用这种方法来治疗已经化脓的疮疡,以代替开刀,避免出血,和现代所用的电刀的作用相似;在一定穴位上进行火针的方法,也叫做点烙...
开阖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主要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如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揉按时,称作开;也就是泻法。...
巨刺: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
九针: 指古代医生应用的九种不同形状和用法的针。其名称是:镵(音蝉)针;圆针;鍉(音低)针;锋针,铍(音披)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见《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九刺: 古代应用的九种针法。即:输刺;远道剌;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焠刺(见《灵枢.官针篇》。各见本条。...
进针: 针刺手法之一,即将毫针刺入体内的方法。在操作上一般通过循按经脉;揣按穴位等预备手法,然后将针由浅入深地刺入预定的深度。...
疾徐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即缓慢进针、疾速出针为补法,疾速进针、缓缓出针为泻法。...
火针: 一种特殊的针刺法。其方法是将金属针的尖端烧红后,迅速刺至人体一定部位的皮下组织,并迅速拔出。这种方法多用于治疗外科某些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
呼吸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为补法;加果在停针时...
候气: 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就是在针入穴位后用较长时间的留针来促使气至的一种方法,属于针法中补法的一种。此法多用于身体虚弱,不适宜接受较强刺激手...
合谷刺: 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肌痹。刺法是在患病局部向左、右两侧外方斜刺,直接针在肌肉部分,好象鸡爪的形状。这是应用于脾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毫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也是现代最常用的针刺工具。用来针刺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毫针的长度由5分(约1.5厘米)至四、五寸(约1317厘米)不等。径度主要有34号(直...
关刺: 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筋痹。刺法是直接针在四肢关节周围筋肉的附着部,但应防止出血。这是应用于治疗肝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