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者濡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津液枯燥的,可用滋润药。但燥有内燥、外燥的不同。例如燥热伤肺胃津液,属于内燥,用养阴润燥法;外感燥热伤肺,属于外燥,用轻宣...
燥湿: 苦温燥湿:因中焦为寒湿所阻,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
再逆: 指治疗上又犯了一次差错。...
运脾: 是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湿重的表现为胃部饱胀,饮食无味,恶心欲吐,口中淡而粘,头昏身倦,大便泄泻,或腹胀,四肢浮肿,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用苍朮,厚朴,...
阴病治阳: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制宜就是对于病证要按照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麠因时制宜: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也应注...
因其重而减之: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指病在里,病邪内结;减,指用泻下或其它攻削的方法治疗。例如腹中瘀血结块,当用破血消症药攻削,使它逐渐消除。...
因其衰而彰之: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衰,是病邪将尽而正气未恢复;彰,是扶助正气,使正气旺盛而病邪尽去。例如水肿病用逐水药后,肿势大体消退,可改用温阳健脾...
因其轻而扬之: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是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是顺病势向外发泄。意思是病邪浮浅的表证,可以用向外发泄的解表法从汗解除。...
逸者行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逸,是气血逆乱:行,是调理气血,使之恢复正常。例如:肝气横逆,两协窜痛,须用疏肝法行散,则胁痛自止。又如妇女下腹胀痛拒按,...
益气生津: 是治疗气津两虚的方法。气津两虚,表现为汗出过多,津液耗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舌干无津,脉象虚散。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益气解表: 由补气药与解表药组成,治疗气虚感冒,出现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唾痰、鼻涕粘稠,胸膈满闷,脉弱无汗等症。用参苏饮(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姜半夏、陈皮、桔...
益火之原 以消阴翳: 是唐、王冰对于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后人简称为益火消阴、扶阳退阴。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的意思。假如用温热药治疗寒证而不见效反而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