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呵护关节 战胜风湿》专栏第2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见到普勇斌老师是在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惠民义诊的现场,他刚刚从广州进修回来,等到就诊的患者陆续离去,才开始了简短的采访。
从“风湿小白”到爱上风湿
“2003年9月27日,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开科,当时科里只有四个医生,三位老前辈带着我……”说起自己的成长故事,普勇斌老师竟然清晰地记得风湿病科开科的日子。“我没什么故事,只是喜欢挑战新事物。”
其实,大学毕业,普勇斌有很多种选择,医院有几个科室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按照常规的想法,一定要去大医院要有一定基础的科室,这样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会上手更快,成长更快,可是他拒绝了那些基础好相对成熟的科室,选择了刚刚成立的风湿病科。“当时科室刚刚成立,没有绩效。要想搞好风湿科,取得更大的进步,科室就必须有独立的实验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但我这个人喜欢新事物,什么都是新的也挺好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刚上班第二天,就要24小时守着病人。接手的第一个病人,上夜班一整夜都特别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不过,我没有选择错。上班的第三年我就被科里送到北京的301医院去进修,这在年轻医生中间是非常少见的。能够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就接受全国一流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和学习,离不开医院和科室领导尤其是彭江云副院长的支持。”
当然,学有所获,也学有所报。普勇斌为风湿病科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了送出去,还请进来,北京协和医院的唐福林教授亲自到医院进行指导,全国的风湿病年会,医院(或者科室)每年年都派人去参加。
因为对新领域、新内容的探索精神,普勇斌参与的“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在2014年获得了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说,风湿病跟其他疾病不一样,在皮疹、关节痛和发热症状的表象之下,还有更深奥的东西,“症状只是疾病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研究的内容,而且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我喜欢这样的工作。”
“这些年临床工作其实有机会离开专业,去其他科室,但我一直‘死皮赖脸’地赖在风湿科,因为很多病人需要我,我也深深地爱上了风湿。”
得到患者肯定,是最幸福的事
一说到患者,普勇斌的眼睛里闪着不一样的光。他说,因为风湿病的特殊性,风湿病科常常被称为“第二肿瘤科”“疑难杂症科”……,很多疑难病患者是在其他科室兜兜转转最后才到风湿科找到病因,所以,风湿科才被叫做“疑难杂症科”。
“作为一名医生,要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患者实现一个愿望。”普勇斌一边说一边向云南中医的记者讲起前不久一位患者发给他的微信:“普医生,特别感谢您,我已经剖腹产生下男婴,向您道喜。”发来微信的患者是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因为太渴望成为一位母亲,这个女性患者在未经主管医生充分评估病情情况下意外怀孕还并发有高血压。
“我当时吓了一跳,患者已经好几次流产了,再次怀孕非常危险,但作为一名医生有责任为她保驾护航。”普勇斌的眼神坚定而且自信。他用中医疗法,“既保大人又考虑胎儿”,患者接近生产,还动用了私人关系帮助联系到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生产,确保母子平安。
这样的故事,普勇斌连续讲了好几个,都是顺手拈来,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相当清楚。他说,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得到患者的肯定,是最幸福的事情。
有时候,我的病人很多,经常到下班后很晚才能看完挂号的患者,但是患者所求应当如他们所愿。
青年中医当发挥所长,担当使命
2020年,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成立青年中医工作委员会,普勇斌担任副主任委员。
“作为青年中医,应该在继承前辈们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我们在健康科普、互联网运用等方面的优势,承担起青年中医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在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上,普勇斌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不但积极参加青年中医义诊活动,还对青年中医如何做好健康科普、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服务大众、如何健康扶贫,甚至开发线上课程提出了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健康科普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位白塞病患者因为看到我的一篇科普文章从福建跑到昆明来看病,及时解决了他前期治疗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所以我们医务人员有义务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患者得到科学系统的治疗,避免患者走弯路,避免患者浪费更多的精力财力,也是我们医务人员最直接的精准扶贫,避免患者因病至贫,因病返贫。”普勇斌说。
说起对未来的规划,普勇斌高兴得像个孩子,“我看病其实挺溜的,希望还是在风湿病科,提高更多风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开一个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的门诊,为更多的因为免疫因素不能怀孕而又极其渴望做父母的风湿病患者提供帮助甚至能解决难题。”
本期专家:普勇斌
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硕士,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课题7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担任编委参加编写专著5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年,有扎实的中、西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诊治:各种风湿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肌炎/皮肌炎、慢性心脏、肺系疾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