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在临证运用成方时,我们应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年龄长幼,四时气候,地土差异以及病情变化而灵活运用。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试其方而不泥其药”。徐灵胎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说明方剂在运用时不可囿于成方,应当通过灵活变化来适合具体病情的需要。常见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药味增减的变化 方剂由药物组成,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效的改变。 这种变化主要用于临床选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适合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必须指出,在此所指的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即我们常说的“随证加减”。例如桂枝汤,该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组成,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见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舌苔薄白等症。若在此证候基础上,兼有宿疾喘息,则可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杏仁降逆平喘(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若桂枝汤证基础上,因风邪阻滞太阳经脉,以致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而见项背强 兼证者,可加葛根解肌舒筋(桂枝加葛根汤)。又如桂枝汤证因误下而兼见胸满,此时桂枝汤证仍在者,因方中芍药之酸收,不利于胸满,则当减去芍药,以专于解肌散邪(桂枝去芍药汤)。
上述三例都是在主病(太阳中风)、主证(恶风、发热、自汗)、君药(桂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方中的次要药物(臣、佐等),以适合兼证变化的需要。由此可见,在选用成方加减时,一定要注意所治病症的病机、主证都与原方基本相符,否则是不相宜的。还有一点,即对成方加减时,不可减去君药,否则就不能说是某方加减,而是另组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