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降气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75g) 川当归去芦,两半(45g) 甘草爁,二两(60g) 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30g) 肉桂去皮,一两半(45g)[一方有陈皮去白 一两半(4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解】 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故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本方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卷7,原名为“紫苏子汤”。宋·宝庆年间此方加苏叶,更名为“苏子降气汤”而辑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2.加减运用: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以益气。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肺气壅实者。
【文献摘录】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腹肚 (疒丂)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理气之剂》:“苏子、前胡、厚朴、橘红、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兼能除痰,气行则痰行也。数药亦能发表,既以疏内壅,兼以散外寒也。当归润以和血,甘草甘以缓中,下虚上盛,故又用肉桂引火归原也。”
张璐《千金方衍义》卷7:“脚气患在浊气上攻。故以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姜涤除痰湿;桂心、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局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可见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
【临床报道】
以本方去肉桂、厚朴,加陈皮、砂仁、白术、旋覆花、黄芩、川断,治疗妊娠呕吐96例(初孕者89例,孕二次者7例;孕期在6~12周者92例,13周以上者4例)。结果:1剂呕吐减轻,3剂痊愈者68例,占70.8%;3剂呕吐减轻,5剂痊愈者26例,占27.08%;2例服后无效,仅占2.08%。[乔圃.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妊娠呕吐96例。新疆中医药 1995;(4):20]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小鼠氨水性咳嗽、豚鼠实验性哮喘、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以及实验性I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正常及由组织胺、乙酰胆碱所致痉挛状态的离体气管均有显著的松弛作用,且不被心得安所拮抗;能明显减轻二氧化硫(SO2)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病理改变;对呼吸道酚红排泌的影响不明显。[范国煌,等.苏子降气汤的药理研究—I 主要药效学,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2;8(5):13]此外,尚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较大剂量能使小鼠胸腺萎缩,能提高小鼠外周血胶体炭粒的清除速度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范国煌,等.苏子降气汤的药理研究—II“温肾”的机理探讨。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2;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