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方剂方药 > 方剂数据库 >

和解剂——小柴胡汤(2)

2014-01-12 20:44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发布人:甘草 浏览:

  【附方】

  柴胡枳桔汤(《通俗伤寒论》) 柴胡一钱至钱半(3~4.5g) 枳壳钱半(4.5g) 姜半夏钱半(4.5g) 鲜生姜一钱(3g) 青子芩一钱至钱半(3~4.5g) 桔梗一钱(3g) 新会皮钱半(4.5g) 雨前茶一钱(3g) 功用:和解透表,畅利胸膈。 主治:邪踞少阳证偏于半表者。往来寒热,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胸胁满痛,舌苔白滑,脉右弦滑,左弦而浮大。

  小柴胡汤原就有若干加减法,后世据以加减化裁者更多,今选柴胡枳桔汤为例,意在说明参、草、大枣等益气匡正之品,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原书谓本证系“邪郁腠理,逆于上焦,少阳经病偏于半表证也,法当和解兼表,柴胡枳桔汤主之”。证既偏于半表,治当促邪外透为宜,故加枳、桔、陈皮,畅胸膈之气,开发上焦。去枣留姜,亦是用其辛散之功,助柴胡透邪。雨前茶(上等绿茶)清热降火,利水去痰,助黄芩清泻邪热。如此配合,使少阳经证偏于半表者,得外透而解,升降复而三焦通畅,自然诸证悉除。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

  尤怡《伤寒贯珠集》卷5:“胸中烦而不呕者,邪聚于膈而不上逆也,热聚则不得以甘补,不逆则不必以辛散,故去人参、半夏,而加栝楼实之寒,以除热而荡实也。渴者,木火内烦而津虚气燥也,故去半夏之温燥,而加人参之甘润,栝楼根之凉苦,以彻热而生津也。腹中痛者,木邪伤土也,黄芩苦寒,不利脾阳,芍药酸寒,能于土中泻木,祛邪气止腹痛也。胁下痞硬者,邪聚少阳之募,大枣甘能增满,牡蛎咸能软坚,好古云:‘牡蛎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痞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饮蓄而不行也。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者,里和而表未解也,故不取人参之补里,而用桂枝之解外也。咳者,肺寒而气逆也,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收之’。又曰:‘形寒饮冷则伤肺’,故加五味之酸以收逆气,干姜之温以却肺寒,参、枣甘壅,不利于逆,生姜之辛亦恶其散耳。”

  【临床报道】

  小柴胡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呕吐”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逆犯胃。孙氏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30剂为1疗程。结果:痊愈62例,显效10例,痊愈加显效率为100%。其中痊愈病例中,有40例进行了跟踪随访或信访,时间为2~3年。复发者6例,占15%,未复发者34例,占85%。可见远期疗效较好。[孙书义,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河北中医 1994;16(4):30]

  小柴胡汤对产后感冒亦常奏奇效。姚氏运用本方加味治疗产后感冒178例。处方组成:柴胡、法夏、黄芩、大枣各15g,生甘草6g,生姜3片,太子参黄芪、益母草各30g,当归12g。水煎服,1剂分2次服。结果:症状消失154例,症状减轻18例,无效6例,有效率96.6%。[张玉文.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感冒78例。四川中医 1996;14(10)∶41]

  【实验研究】

  通过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实验研究,印证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特疗效,揭示其扶正祛邪组方机理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小柴胡汤20倍剂量组对DHBV的抑制作用最佳;小柴胡汤不同组别对DHBV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全方组作用较半方组及单味柴胡组为佳;其抑制作用弱于抗病毒西药无环鸟苷,但较为持久,停药后无反跳,而无环鸟苷停药后即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提示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在于扶正祛邪、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的。[刘中景,等.小柴胡汤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20(1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