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散
出自《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酥炙 以上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6g)(现代用法:除人参外,共研细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亦作汤剂,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 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 本方证乃心肾两虚,水火不交所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摄则膀胱失约,以致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甚或遗尿;肾藏精,主封藏,肾虚精关不固,而致遗精。心藏神,肾之精气不足,不能上通于心,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故心神恍惚,健忘。治宜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方中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止遗,为君药。臣以龙骨收敛固涩,且镇心安神;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止遗之力增,得龟甲则补肾益精之功著。佐以人参大补元气,配茯神合而益心气,宁心神;当归补心血,与人参合用,能补益气血;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诸药相合,共奏调补心肾,交通上下,补养气血,涩精止遗之功。
原方作散剂,各药用量相等,而在服用时,又以人参汤调服,说明人参用量独大,于方中寓意有二,一为益心气安心神,一为补元气以摄津液。
本方与金锁固精丸均为涩精止遗之方,但金锁固精丸纯用补肾涩精之品组成,专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本方以固精止遗之桑螵蛸配伍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为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兼顾之方,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所致的尿频、遗尿、遗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之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
2.加减运用: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等,可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兼有遗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肾涩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小儿尿频、遗尿以及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属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者。
【附方】
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 天台乌药细锉 益智子大者,去皮,炒 各等分 上为末,别用山药炒黄研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6g),嚼茴香如十粒,盐汤或盐酒下(现代用法:每日1~2次,每次6g,开水送下)。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膀胱虚寒证。小便频数,或遗尿,小腹怕冷,舌淡,脉沉弱。
缩泉丸与桑螵蛸散均能治疗小便频数或遗尿,皆有固涩止遗作用,但本方以益智仁配伍乌药,重在温肾祛寒,宜于下元虚冷而致者;桑螵蛸散则以桑螵蛸配伍龟板、龙骨、茯神、远志等,偏于调补心肾,适用于心肾两虚所致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本草衍义》卷17:“治健忘,小便数。”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收涩之剂》:“此足少阴、手足太阴经药也。虚则便数,故以螵蛸、龙骨固之(螵蛸补肾,龙骨涩精)。热则便欠,故以当归、龟板滋之。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通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并能清心解热。心者,小肠之合也,心补则小肠不虚,心清则小肠不热矣。”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4:“治小便频数,并能安神魂,补心气,疗健忘。夫便数一证,有属火盛于下者,有属下虚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涩而痛,自有脉证可据。其不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肾气弱,时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小儿多有之。凡小儿睡中遗溺,亦属肾虚而致。桑螵蛸补肾固精,同远志入肾,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菖蒲开心窍,使君主得受参、归之补,而用茯苓之下行者,降心气下交于肾,如是则心肾自交。龙与龟皆灵物,一则入肝而安其魂,一则入肾而宁其志,以肝司疏泄,肾主闭藏,两脏各守其职,宜乎前证皆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