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苏东坡,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个中医药学家。他懂医理,通医学、养生之道,不仅关心人民疾苦,在杭州设立公立医院,为民治病,搞饮水工程,清洁水源,保护人民健康,还建议他的好友、广州太守筹集基金,仿杭州做法建立公立医院,治理水源。他平时翻看医学书籍,为药材草写药名,说明药性、品质,宣传药理知识。由于他懂医通药,又擅长于食治,他把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苏学士方》、《圣散子方》,一生写出了不少有关中药材的诗词,并有精彩故事流传下来。
苏东坡是大文豪,写诗随手拈来,写中药材的诗更是如此。北宋时期民间食用黄芪粥,苏东坡就此写了一首黄芪诗:“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阳争牛到作团。老子从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他写诗赞薏苡仁:“不谓蓬狄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橘皮也有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他给赤小豆写了《红豆》诗:“绿畦过骤雨,细束小红霓。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南山青,几成桃李溪。”他谪贬海南后也不忘写诗,为槟榔写的诗是:“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
苏东坡为中药材写诗,流传下来的不少,如:
写石菖蒲。苏东坡的弟子苏子由,善蓄菖蒲,盆中菖蒲忽开九花,人以为瑞,苏东坡遂作诗和之:“春荑夏英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檐卜,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饱两峡蝶,寒意知鸣几蟪蛄。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镊霜须。”他在《石菖蒲赞并序》中说:“凡草木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更可喜,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侣,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佛哉。”
写生姜。苏东坡有一次与好友姜至之等人饮酒,高兴之时,姜至之提议行酒令,并且要说出座中客人是一味中药名。姜即指着苏道:“您就是药名:子苏子。”苏也说:“您的名字也是药名,不是半夏,就是厚朴。”姜问其故,苏说:“如果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说制之。”古代医家经验,半夏与厚朴用姜汁炮制。苏的诗词中多次提及生姜,如“先社姜芽肥胜肉”、“故人兼致被芽姜”等。《东坡杂记》里说:“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憎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生姜四十余年,故不老云。”
写芍药。苏有诗云:“扬州近日红干叶,自是风流世妆。”称赞“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繁卿任扬州太守时,每年要举办万花会,展出的芍药有千万余枝,由于这些花都是搜罗民间的,“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后来,苏到扬州就任时问起民间疾苦,都说万花会是扰民的一大害。苏东坡体察民情,万花会从此不再举办了。
写肉苁蓉。史学家刘贡父请苏东坡等文人学士喝酒,苏的子弟有事找他回家,苏便起身告辞,此刻刘贡父正喝得高兴,欲意挽留,笑曰:“幸早里,且从容。”苏不假思索,答道:“奈这事,须当归。”在座的宾客听见这般对答,都称赞他们两位才智过人,出口成对。刘的出句表面的意思是时间还早,不要着急,句中包含了三味水果和一味中药,即杏、枣、李和苁蓉。答句的意思是怎奈这事,必须我回去处理,六字中也有三果一药,即奈(苹果之一种)、蔗、柿和当归。
写芡实。苏氏父子三人至老仍然身体健康,才思敏捷,据说是得益于苏东坡自已创立的一种食疗美容妙法。《东坡杂记》描述:“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丞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华液通流,转相挹注。”芡实这种食法,其实就是古代气功中的咽津。
写茯苓。苏东坡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写有《服茯苓赋》。《东坡杂记》里记述了服食茯苓饼的功效和制作方法:“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写栗子。苏东坡晚年患腰腿痛病,因他懂医里,养成了暮年食栗的习惯,每天早晚把鲜栗子放在嘴里咀嚼出白浆,然后分几次慢慢吞咽入腹。久而久之,治愈了腰腿痛的老年病,并写下了《栗》诗:“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写凌霄花。宋代杭州西湖藏春坞门前,有两株古松,凌霄花攀附其上。有位叫清顺的诗僧,常常在树下午睡。其时,苏东坡任杭州郡守,有一天来访,正碰上轻风吹落了不少凌霄花朵,清顺指着落花向苏东坡索诗。苏东坡不假思索,即兴吟道:“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颤红轻,时堕凌霄百尺英。”
写菊花。苏东坡咏菊诗不少,其中尤以“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更无花”为最著。流传达室古今的“黄州菊案”,却说明他对菊花落英的认识晚于王安石。王安石有次外出时,几案留有一首未成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往谒未遇,见王的未成诗,遂添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