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52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中老年人所患的“多动症”——颤证,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患者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治疗根据其病因病机,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常采用填精补髓、益肾调肝、补气养血以扶正治本,清化痰热、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以祛邪治标。
证治分类
1 风阳内动
症状: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滋生青阳汤。
方中生地、白芍、石斛、麦冬养阴以潜阳;石决明、磁石镇逆以潜阳;桑叶、甘菊、薄荷、柴胡清肝以解郁热;天麻平肝熄风,滋燥缓急。本方长于养阴,尤适于虚风内动者。
2 髓海不足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治法:填精益髓。
方药:龟鹿二仙丹。
方中以鹿角通督脉,龟板通任脉,一善温养阳气,一善滋养阴精,均为血肉有情之晶,善补人之真气;人参大补中气,则气之源头得助,气化改善,气血调畅;构杞子滋补肝肾。四味相合,填精益髓。
3 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
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临证时,可加枸杞、鸡血藤、丹参、天麻、钩藤以增强其养血熄风之效。挟痰者,加半夏、贝母、瓜蒌、橘络祛痰通络。
4 痰热动风
症状:头晕目眩,头摇,肢体震颤,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痛痒,胸闷泛恶,甚则呕吐痰涎,咳嗽,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
治法:豁痰熄风。
方药:导痰汤。
本方以半夏燥湿降逆,茯苓健脾燥湿,湿去痰无以生,陈皮利气,甘草益脾,脾旺能胜湿,利气则痰无滞留,此二陈汤意;制南星以治风痰,枳壳理气降逆宽中。
病案举例
患者,男,68岁。既往帕金森病病史5年,近一个月肢体震颤,运动迟缓加重,不能独自行走。平素服美多巴,症状控制不满意,查体见:四肢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强直,随意运动减少,主动运动缓慢,面具脸,舌质黯红,有瘀斑,少苔,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颤证,辨证为阴虚风动。
药用:生牡蛎30g,生鳖甲30g,生龟板30g,干地黄30g,生白芍30g,阿胶10g(烊化),麦冬20g,丹参20g,赤芍12g,川芎15g,川牛膝15g,木瓜15g,地龙15g,炙甘草30g。
方中以牡蛎、鳖甲、龟板之三甲滋阴熄风平肝潜阳,干地黄养阴生津,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麦冬养阴润燥,阿胶滋阴补血。酌加赤芍、丹参以凉血活血通络,舌质黯红,有瘀斑,重加川芎、牛膝活血化瘀之品;行走困难加木瓜、地龙以缓急通络。服十剂后,肢体震颤好转,以上方随证加减,又进十余剂,患者肢体震颤明显好转,已能独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