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三季 >

“肋巴骨”附近痛是生什么病了,看看中医如何解决吧

2016-11-02 16:3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刘伟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6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期我们学到,胁痛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其痛或发于一侧,或同时发于两胁。疼痛性质可表现为胀痛、窜痛、刺痛、隐痛,多为拒按,间有喜按者。常反复发作,一般初起疼痛较重,久之则胁肋部隐痛时发。

  辨证要点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且与脾、胃、肾相关。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可致肝胆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不荣则痛。不同病机治法不一。

  1.辨外感、内伤,外感胁痛是由湿热外邪侵袭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致,伴有寒;热表证,且起病急骤,同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目睛发黄,苔黄腻等肝胆湿热症状;内伤胁痛则由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所引起,不伴恶寒、发热等表证,且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辨在气在血,气滞以账痛为主,且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的轻重每与情绪变化有关;血瘀以刺痛为主,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

  3.辨虚实,实证由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起病急,病程短,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由肝阴不足,络脉失养所引起,常因劳累而诱发,起病缓,病程长,疼痛隐隐,悠悠不休而喜按,脉虚无力。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 ● ●

  瘀血阻络

  症状: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 ● ●

  湿热蕴结

  症状: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引及肩背,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络。

  方药:龙胆泻肝汤。

  ● ● ●

  肝阴不足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佐以理气通络。

  方药:一贯煎。

  刘渡舟医案

  李某,女,54岁。右胁疼痛,旁及胃脘,痛势剧烈难忍,满床乱滚,大汗淋漓,只有在注射“杜冷丁”后才能勉强止痛一时。其人形体肥胖,面颊红赤,口苦泛恶,不能饮食,大便已4天未解,小便黄赤涩痛。舌体红绛,苔根黄腻,脉沉滑有力,西医确诊为胆囊炎,但不排除胆石症。中医认为病位在肝胆,气火郁结,肝气横逆,旁及胃肠,腑气不利,故大便秘结。六腑以通为顺,气火交阻凝结,所以疼痛剧烈难忍。

  柴胡18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2克、大黄9克、枳实9克、白芍9克、郁金9克、陈皮12克、牡蛎12克。

  药煎成后,一剂分温3次服下。一服后痛减;再服后大便通行,心胸得爽,口苦与恶心皆除;二服尽则疼痛止。【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9月一版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