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3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期我们讲了三焦辨证中的上焦病证,这期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焦病证。首先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医案:李某某,女20岁,初诊,主诉:患者于8月5日自觉恶寒发热,体温39℃。经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曾服解表药,热势不退。因持续发烧19天收住院治疗。发病以来用液体支持疗法、抗生素等药治疗,中药曾服清营汤、调胃承气汤、紫雪、至宝以及秦艽鳖甲汤等方药,其势不佳。体温仍在38℃左右。9月30日请会诊。诊查:证见发热,午后热重,汗出热不解,头晕而沉,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呆,周身疲乏倦怠,小便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诊断:湿温病。辨证:湿热中阻。治法:辛开苦降,佐以芳香淡渗。处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加减,忌食腥劳,甜腻。7剂之后病情好转,继服7剂后,基本痊愈。此医案正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以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具体临床可见,身热面赤,呼吸气促,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中焦病证的分型
1.阳明热炽:其病机胃经热盛,热炽津伤,可见壮热,大汗,心烦,面赤,口渴引饮,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2.阳明邪结:肠道热结,传导失司,可见日晡潮热,神昏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灰、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3.湿热中阻:湿热困阻,升降失司,其症状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泛恶欲吐,舌苔白腻等;或高热持续不为汗解,烦躁,脘腹痛满,恶心欲吐,舌红绛苔黄腻。
从上面医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焦病证来势较猛,病势缠绵,因此在临床中我们应该灵活辨证,知微见著,抓住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