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5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时人体内的正气与外来邪气互相斗争的结果。任何一种邪气入侵机体,人体内的正气必然与之抗争,以达到去除病邪和维护人体安康的目的。虚实正是阐述邪气与正气二者的关系以及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素问》中记载:“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句话很好的界定了邪正盛衰:邪气入侵人体,如若正气旺盛,能够奋起反抗,邪正抗争剧烈,则表现出实证;如果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就多表现为虚证。
实证
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有余的证候。实证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作斗争,所以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二是体内阴阳气血失调,气化障碍,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有形的病理产物积聚在体内,阻滞了气机。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较强的抗争能力,因而邪正相争较为剧烈,表现出有余、强烈、停聚的特点。《素问·玉机真脏论》中用“五实”给我们贴切的描述了实证的临床特点:脉盛(心气盛而脉搏有力);皮热(肺气盛则皮肤热明显);腹胀(脾气盛,腹部胀满);前后不通(肾气盛,二便不利);闷瞀(肝气盛则胸闷,甚则神志不清)。实证在中医临床上一般起病比较急,病程不长,症候明显、剧烈。比如实证疼痛,一般都是痛处固定,疼痛剧烈,多表现为剧痛。挚痛、绞痛等等。
虚证
虚证是由正气不足或正气虚损而导致的一类证候。其形成不外乎是先天以及后天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大部分的虚证主要是后天失调和疾病的耗损所产生的。如缺乏锻炼、饮食失调、消化吸收不好、年老体弱、久病失治误治、大汗、大吐、大泻等均可以形成虚证。虚证不同于实证,它有个程度的表现,有的正气虚损程度不严重,仅仅表现出很小程度生的虚弱,有的则是正气亏虚,更有甚者可以发展成危重证候的亡阴亡阳。同样的《素问·玉机真脏论》中也用“五虚”给我们贴切的描述了虚证的临床特点:脉细(心气虚则脉细弱);皮寒(肺气虚则肌肤不养);气少(肝气虚则气少乏力);泻利前后(肾气虚则二便不禁);饮食不入(脾气虚则不欲饮食)。
病症既有虚实之分,而虚实又是与表里寒热想联系的,故其证候的出现亦相对复杂。一般来说,外感初病,多属于实证;内伤久病多属于虚证;实证一般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而虚证则是声低气短,痛处喜按;舌质苍老,脉实有力,多属于实证,舌质胖嫩,脉虚无力多属于虚证。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