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道士下山——晋唐道教与中医学(2)

2015-09-10 09:26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代叶丽 浏览: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名医辈出,道教勃兴,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为此时研究道家养生的著名代表人物。葛洪著有《抱朴子》,论养生以清虚为本。陶弘景著有《养性延命录》,书中载录了梁代以前多种典籍所载的养生法则和养生方术。唐代孙思邈集前代养生学之大成,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孙真人卫生歌》、《存神炼气铭》、《孙真人摄养论》等著作中论述了许多养生的法则和具体方法,资料详尽丰富。此外,在养生学上有所成就的著作还有《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医著及《黄庭经》、《入药镜》、《阴符经》等道书。

  总体而言,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道教与中医学的关系,或者说二者之间相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这个时期,有一大批医家兼具道士身份,往往是以医学为业又崇奉道教,或者是本为道士又知医通医,由此产生了一大批“道医”。

  第二,道教的理论,尤其是一些养生修命的观点,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产生过一些影响,比如唐代启玄子王冰就曾引入过一些道教的理论来解释《黄帝内经》。

  第三,道教的行气、吐纳、存思、导引、服食、内丹等修炼手段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融合道教与医学理论的养生著作。

  第四,道教继承发展了先秦服饵派神仙家之说,在饵食金石、草木方面对中医药物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在药性的认识方面、药物品种的充实方面,都影响了中医本草学的发展。

  第五,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道教的炼丹术、服石法曾经风行一时,炼丹术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医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中医外科所使用的丹药皆是由道教炼丹术秘法衍化而来。

  第六,中医学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养生方法也受到了道教的重视,道教将医术看作道术的一种,往往将医学作为布道的重要手段。一些诸如《黄帝内经》、《千金方》等中医典籍,同样被道教视为经典,甚至后来被收入《道藏》。

作者简介

  汪剑:博士。本硕博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在站博士后。云南中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与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3部;主持各级科研课题7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