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7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内经》里说:“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与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
1、中医理论认识
首先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这是肺、大肠经脉的直接联系。其次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大肠得以濡润,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通过肺的宣发,把清气布散全身,内而脏腑;把浊气肃除体外。呼气是肃除浊气的主要途经;另外肺外合皮毛,通过气门散气,调节呼吸,同时也通过大肠传导输化将浊气(矢气)肃除体外。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再次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肺热壅盛,则大肠易燥结;肺阴不足,则肠枯便秘,肺气不足,大肠虚秘;肺气上逆,大肠气秘;肺失通调,大肠泄泻;大肠实热秘结,肺气不利而喘咳满闷。因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包涵了三层含义,经脉的络属、生理、病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基本可归纳为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三种治法。
(1)脏病治腑
中医认为哮喘发作期因肺失肃降,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导致腑气不通,肠道壅实又导致阳明浊气上冲,进而影响肺的肃降使哮喘加重。故临床上采用通腑法治疗发作期哮喘,腑气得通,气机逆乱得以平息,痰饮积滞得以降泻,有利于肺之宣肃功能恢复。
(2)腑病治脏
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是由于气机郁滞,大肠蠕动缓慢而引起。可从调理肺部气机入手调整大肠气机,使肺气的宣肃功能得以恢复;大肠的排浊功能才能恢复正常。即中医的提壶揭盖法,利用这一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获得良效。而老年习惯性便秘则是因肺气虚而引起,治疗则以补肺气为主,促进大肠蠕动功能,气足则便得以通。
(3)脏腑并治
在治疗肺炎高热兼有便秘的患者中,中医采用宣上通下的治法,宣通肺气,腑气下行;而腑气通畅,又利于肺气宣通,有釜底抽薪之效。在治疗气胸兼便秘的患者中,胸腔闭式引流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时用力过度使气胸复发。所以中医一般都叮嘱病人出院后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已是必然之事。
人体的新陈代谢是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来实现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气化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升降运动的原动力在命门,枢纽在脾胃,而皆受肺之治节。肺主肃降,行气于腑,六腑之气通畅,传化糟粕,则实现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的功能;同理,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两者生理病理密切相关。所以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中都充分印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论从古到今的科学性和它的实用性。
作者简介
段安:教授。1987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后到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至今。拥有执业医师资格及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先后承担过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学科的教学及临床工作。擅长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及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