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3、主脏腑气化:肾中精气所包含的对人体脏腑组织具有推动、温煦和兴奋作用的部分称肾阳;肾中精气所包含的对人体脏腑组织具有滋润、濡养和制约阳热作用的部分称为肾阴。
肾阳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的各种机能,振奋精神,温煦全身,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各种机能旺盛,精神饱满。若肾阳虚衰,推动、温煦等作用减退,则脏腑机能减退,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发为虚寒性病证。
肾阴能宁静和抑制脏腑的各种机能,凉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得以凉润,其机能健旺而又不至于过亢,精神内守。若肾阴不足,抑制、宁静、凉润等作用减退,则致脏腑机能虚性亢奋,精神虚性躁动,发为虚热性病证,表现为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
可见,肾精充足,肾阴与肾阳平衡协调,则肾气冲和。肾气是一身之气的根本,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故中医学把肾称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肾气及其所含的肾阴、肾阳能够推动和调节各全身各脏腑脏腑形体官窍的机能,进而推动和调控机体精气血津液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医称之为“主脏腑气化”。生理上,肾精充足,肾气充沛,阴阳协调,则全身机能正常,生命健康。病理上,如果其他脏腑的精、气、阴、阳不足,最终必然会累及到肾,故有“久病及肾”之说。肾虚是许多慢性虚性病证的最终转归。临床上一些脏腑的虚性病证的治疗,如果单纯补其本脏效果不佳的话,可以适当加入补肾药,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简介
王志红: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医学文化学的教学和研究等工作。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王志红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云南省首批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3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