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学中医》第一季 >

说说阴阳的转化奥妙

2015-06-24 16:4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8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界限,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也就是说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内经》说:“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就是说,阳过盛就可以转化为阴,阴过盛就可以转化为阳,如在自然界中,白天为阳,日中为阳中之阳(重阳),至此开始向黑夜转化,这叫:“重阳必阴”,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重阴),至此开始向白日转化,这叫着“重阴必阳”。“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四季中“阳”最盛的时候,“三伏”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四季“由阳转阴”。进入“三九”,到了四季中“阴”最盛的时候,随着“九九归一九,耕牛遍地走”,春暖花开,气候转暖,四季也“由阴转阳”。自然规律的转变也提示了我们事物阴阳的转变。

  事物内部阴阳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这个是促进转化的条件。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在“极”的条件下可向热的方面转化,热在“极”的条件下,也可向寒的方面转化。如老百姓常说“受凉感冒”,起初是因为“感寒”发病,但病情加重可出现发热症状。小儿发热前如伴有畏寒寒战,手足厥冷,面色青等“寒象”,畏寒寒战消失后体温可骤然升高,转为高热,手足灼热,面色潮红,表现为明显“热象”,这就是“阴转阳”。小儿温病过程中,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这就是“阳转阴”。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便不能转化。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作者简介

  程毅:主治医师。1993年至1998年就读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临床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至今。多年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主要擅长:小儿肺系、脾系疾病,如:咳嗽、肺炎喘嗽、外感发热、哮喘、厌食、泄泻等小儿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