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61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青蒿味苦、辛,性寒,无毒,归肝经、胆经,清热解毒,退蒸,杀癌细胞。
青蒿配豆卷,用于温病初起,但热不寒;配柴胡,用于清热透邪;青蒿配黄芩,用于清肝胆泻邪;配白薇,用于清热透邪不伤阴;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用于退虚热,治夜热早凉;配鳖甲,用于滋阴透邪制火、配沙参、麦冬、银柴胡、地骨皮、玉竹、黄芪、甘草、大枣,治疗劳疾;配地骨皮、白薇、知母,治疗小儿夏季发热;配升麻、鳖甲、当归、生地黄,可凉血止痛。中成药青蒿片就是青蒿一味。
养生配方推荐
1。秋季腹泻:青蒿15~20克。水煎3次后温服,每天1剂。至体温恢复正常及消化道症状消失即停药。
2。疟疾:新鲜青蒿200克(干品100克)洗净切碎,以250毫升开水煎5分钟(干品用冷水煎15分钟)。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1次顿服。或用新鲜青蒿200克洗净切碎,分别采用煎服、开水冲服、绞汁加水和服及用凉开水(温度约60℃)浸泡24小时后服。均用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1次服用。
3。夏季高热:青蒿20克,黄芩、竹茹、制半夏、赤茯苓各10克,碧玉散20克,枳壳、陈皮各20克(或症加减)。
保健注意
1。常用量4。5~9克。外用捣敷。
2。胃虚者不宜。
3。不宜久煎,鲜品绞汁服。
经典方剂
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数。肺结核、贫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解:方中鳖甲直入阴分,咸寒滋阴,以退虚热,青蒿芳香清热透毒,引邪外出。二合用,透热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为主。生地甘凉滋阴,知母苦寒滋润,助鳖甲以退虚热。丹皮凉血透热,助青蒿以透泄阴分之伏热。现代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解热、镇静、抗菌、消炎、抑制导化作用、滋养强壮作用。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热性病后期、小儿夏季热、肺结核、肾结核、肾盂肾炎等病而有上述病症者。
传说故事
马王堆汉墓丝帛中已载“青蒿治疟”。葛洪《肘后备急方》记有:“青蒿一把,以水三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寒热诸症。”《本草纲目》记载青蒿治疟的方剂。青蒿素可治癌及肿瘤疾病、黑热病、红斑狼疮。青蒿还能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美誉千载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是对浙江秀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钱经纶(字彦臞)的赞扬。钱经纶乃康熙年间浙江秀水人,一年隆冬腊月,冰天雪地,一人病,寒热不已,久治不效。后谓钱氏,细察辨证,独言伏暑而病。众医愕然,暑从何来。钱云:“诸公不信,看我用药,保管药到病除。”果然用青蒿一味煎饮而愈,无不称奇。钱氏治病,按贫富收费,过贫者免,富者多,有厚酬不诊之习。
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抗美斗争中,越南军民感染疟疾,无特效药可治,请求中国政府支持,希望找到治疟疾的新药。当时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几千种中药,发现青蒿治疟效果最好。以此为契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青蒿中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终于从中找到了与以往结构不同的新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为化学结构中含过氧桥的倍伴萜内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青蒿素的发现是抗疟药物史上继喹啉类以后的重大突破,是弘扬祖国医学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