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41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相传,远古时关东大地一片荒凉枯竭,王母娘娘让七仙女下凡凿开长白山引水。万物生灵得到了拯救,七仙女却累倒了。危急时刻,一只梅花鹿用力将犄角撞向石坨子,用鹿茸血催醒了七仙女。从此,关东人将鹿茸视为瑰宝,当作生命的依托。这段鹿茸文化的美丽传说,千百年来在人间广为流传。
鹿茸、人参、虫草是我国民间滋补的三大宝。尤其是鹿茸,更是宝中之宝。历史上有“指鹿为马”、“鹿死谁手”、“平原逐鹿”等以鹿为核心的典故,这些寓意政治之争的成语,较透彻地诠释了鹿的神秘性和所承载的份量。
鹿茸首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新疆、青海等地。其它地区也有人工饲养。夏秋两季雄鹿长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刀砍下,用时燎去毛,切片后阴干或烘干入药。
性能:甘、咸,温。
归经:肾、肝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临床应用
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本品甘温补阳,甘咸滋肾,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壮肾阳,益精血。若肾阳虚,精血不足,而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等,均可以本品单用或配入复方。如鹿茸酒,与山药浸酒服,治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或与当归、乌梅膏为丸,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等(《济生方》);亦常与人参、黄芪、当归同用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证,如参茸固本丸(《中国医学大辞典》)。《本草纲目》言:“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2.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常以本品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多与五加皮、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医宗金鉴》);亦可与骨碎补、川断、自然铜等同用,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
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任,止带下。与乌贼骨、龙骨、川断等同用,可治崩漏不止,虚损赢瘦,如鹿茸散(《证治准绳》)。若配狗脊、白蔹,可治白带过多,如白敛丸(《济生方》)。
4.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治疗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常与当归、肉桂等配伍,如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经验方
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鹿茸25-50克(去皮,切片),干山药50克(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