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识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识中药 >

千草之灵,百药之长——人参

2016-04-21 09:08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陈蓉 浏览:

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40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人参属五加科植物,古人认为它“形态如人,功参天地”故名人参,也有称“人身”。由于人参年深,根如人形,有神,故有“神草”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和地精的称呼。其功在大补正元之气,以壮生命之本,既为救脱扶危之良剂,亦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皆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学习千草之灵,百药之长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景岳全书》)。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敛汗固脱,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故常与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配伍,如四君子汤。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补气以摄血,常与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之品配伍,如归脾汤(《济生方》)。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本品还能补气以生血,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如八珍汤(《正体类要》)。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痿。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补肾阳、益肾精之品配伍。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伤津,而且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治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消渴一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与燥热,往往气阴两伤,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剂中亦较常用。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古籍摘要】

  1.《医学启源》引《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渴,生津液。”

  2.《本草汇言》:“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人参的补益功效很大很多,但服之不当或服之过量,亦会产生不良反应,出现头痛、失眠、心悸、面红、鼻出血、口干等症状,称之为“人参综合征”,故凡作为强身保健而服用者,用量不能大,一般3~9克,亦可配伍玉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