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识中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跟我识中药 >

如何正确看待中药的“毒性”?

2015-06-24 15:35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李瑞萍 浏览:

   本文为《跟我识中药》专栏第1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导语: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了解了中药的采集、炮制及中药的性味特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也了解了中药对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经络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归经。在对中药的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初步认识之后,我们再来客观、科学地了解中药的特性——毒性,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学习了解中药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到中药“配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历代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其“有毒”、“无毒”。有毒、无毒也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掌握药性必须注意的问题。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药物有毒性是正常的,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马钱子、乌头、附子、半夏等中药的毒性较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这些药物应用应非常慎重。对于常用的中药,有的甚至是补药,亦有毒副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应继承发扬。如何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中药毒性的应用和研究历史久远,中医药界从未停止过对中药毒性相关问题的探索。上古时期,毒与药的含义相通,毒药常作为“药饵”的统称。先秦时期,《周礼·天官·冢宰》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药认识不断深化,逐渐在观念上有所改变。一些医家认为,药物的偏性为毒性,认为运用药物的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反映了中医“以偏治偏”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

  在秦汉以后,中药学中的“毒药”概念逐渐由广义转向狭义,由模糊转为精确;在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有毒或无毒”,下品“多毒”,就是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来分的。大体上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而近代概念之毒性中药,多是狭义的,是专指那些含有有毒成份,药性峻猛,进入机体易致毒或副作用甚至使人致死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在前人用毒、防毒、抑毒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加强毒性中药的药效学、安全性评价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逐步明确各种毒性中药的毒性及起效量、极量和解救措施等,减少有毒中药应用的盲目性,使安全用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在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毒性中药始终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因其有毒而束之高阁,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从各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中药既能起到预防治疗作用,同时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我们应从思想上加强对中药毒性反应的认识。同时,认识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之骏猛或者和缓,方能根据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剂量,并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药物本身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如果合理使用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就像维生素也不能过量服用,否则就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要注意的问题是:

  (1)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2)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3)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