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57)——止眩安神颗粒的创制

2017-05-10 10:58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谢荣保 浏览:

  民族民间医药是新药创制的宝库,止眩安神颗粒的出现就是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的结晶。

  1970年6月26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了6年多的熊辅信,再也不能安静地当医生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干部、医生被下放农村,接受“斗、批、改”。熊辅信被下放到保山地区腾冲县。

  在保山地区中草药展中,熊辅信看到一首止眩汤,令他眼前一亮。这首止眩汤用鹿衔草、淫羊藿黄芪、半夏等配伍。自幼喜爱中草药,在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读了六年专业课的熊辅信,从未见过这方子。问参展人,原来这是流传民间已久的经验方,彝族用来治疗眩晕。熊辅信急忙抄下处方。

  在保山卫生学校任教期间,熊老师也给人看病。后来,参加筹建保山地区中医医院,任院长。看病时,遇眩晕病人,他就用这个方子的加减方治病。病例越积越多,不仅本地眩晕患者,连外地患者,如云龙县、元谋县甚至楚雄等地的病人都找他看病。这个方子在这些州县使用10多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81年6月西安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庄斐尔、白元让、马幸福等人在《中药通报》上发表《鹿蹄草(鹿衔草)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鹿衔草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的作用。”看到这里,熊辅信想,这为止眩汤用鹿衔草提供了初步依据。止眩方其它药材的药理和药学,他也做了收集和研究,更加明确了该方的治疗机理。

  1988年熊辅信返回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任中医科主任,他继续使用该方加减为眩晕患者解除病痛,长期的临床经验表明,该方对瘀阻脑络和气血两虚(即椎基供血不足和脑供血不足)眩晕患者有明显疗效。

  然而,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专治眩晕的制剂少。为了使这治疗眩晕的彝族良方为更多患者服务,在中医科的协助下,熊辅信和夫人寸淑芬对103例使用止眩安神汤治疗眩晕的病例做了整理和总结,通过与药厂合作,把这一疗效显著的彝族良方开发为成药。

  要成为成药,临床试验研究只是药物研究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需做其它研究,如制造工艺的优选、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质量标准研究、质量稳定性研究等。据记载,这些研究的合作单位有生产企业、医学院校、医院等。这些研究持续了10多年。1999年彝族药止眩安神颗粒的药品质量标准,获得云南省卫生厅批准。同年,正式投入生产,供患者使用。

  地方标准转国家试行标准后,2012年2月,经再次提高药品标准,止眩安神颗粒试行标准转为正式标准,生产企业随后按正式国家标准生产和检验。

  该标准对止眩安神颗粒的功能和主治表述为:“彝医:我嘎米,衣衣乐。中医:补肝肾,益气血,安心神。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所致的眩晕,耳鸣,失眠,心悸。”

  彝族药止眩安神颗粒的创制,从民间验方,到临床处方,再到国家药品标准,前后持续42年。回顾这一漫长的历程,熊辅信感慨道:“我是医生,用的是药,而对药的理解决定了医术的高低。一个药物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过去,而是要创新,要提高。传统是需要的,提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目前,止眩安神颗粒是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

  资助项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升科技社团能力服务创新发展项目“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第1期)”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项目组组长:葛元靖 副组长:钟祥刚、张小贝

  审核:谢民秀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余思源

  作者:谢荣保/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