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匮肾气片,不得不提金匮肾气丸,二者处方相同,疗效相同,只不过是剂型不同。
金匮肾气丸,人们对它的了解远不如六味地黄丸。事实上,古方金匮肾气丸是治肾的祖方。就连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都是来源于古方金匮肾气丸的。
古方金匮肾气丸也称八味肾气丸,是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该篇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具体由干地黄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泽泻三两、附子(炮)一两、桂枝一两共8味药组成。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古方金匮肾气丸里的附子和桂枝这两味温补的药物去掉,变成了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可以说,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实际是来源于金匮肾气丸的。因此,古方金匮肾气丸在中医界堪称治肾祖方。
后世,人们在古方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添加了两味药:牛膝和车前子,增强了古方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的作用。这就是今方金匮肾气丸的处方,也就是金匮肾气片的处方。
金匮肾气片的疗效体现在处方。
该方用附子、桂枝,辛、甘、大热,温补肾阳,蒸腾气化,两药互增药力;牛膝,苦、酸、平,补肝肾,利尿通淋。三药温阳化气利水为君药。
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山茱萸既温补肾阳又益肝肾之阴;山药益气健脾补肾,培补肾气。三药肝脾肾三阴并补,有阴生阳长之效,共为臣药。
茯苓健脾益中,利水渗湿,助山药健脾;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清下焦湿热,牡丹皮清肝胆而凉血,制温药而化燥。四药甘淡寒凉,与君药相反相成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效。
这些涉及中医理论,不容易理解,通俗讲就是:金匮肾气片可用于治疗肾虚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归结起来主要就是治疗与肾相关的泌尿系统上的系列疾病,例如:伴有腰膝酸软无力的水肿、慢性肾炎、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老年性尿失禁、腰肌劳损等。
金匮肾气片是20世纪60年代,药学技术人员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通过改剂型而得到的一个传统组方结合现代剂型的药品。其原剂型金匮肾气丸在清代就已在昆中药的多家起源店生产,如清光绪十八年(1893)开设的寅生堂。民国3年(1914年)寅生堂翻印的《寅生堂药目》(现由云南中医学院赵荣华教授收藏)中就已收载了金匮肾气丸。1954年金匮肾气丸收载于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编撰的《昆八十一方》补益门中。1974年,通过改剂型得到的金匮肾气片收载在《云南省药品标准》里。2002年金匮肾气片通过对药品标准的提升,上升为国家标准。 2011年金匮肾气片的药品标准又得到了一次提升。
金匮肾气片处方来自《金匮要略》中的治肾祖方,治疗肾虚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作用明显,而且服用方便,片剂更适合现代人服用。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为患者服务,从未间断。经过技术人员对药品标准的不断提升,增加和完善了质量指标,金匮肾气片的药品质量和疗效得到了持续的提高。金匮肾气片不愧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成药的典型代表。
资助项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升科技社团能力服务创新发展项目“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第1期)”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项目组组长:葛元靖 副组长:钟祥刚、张小贝
审核:谢民秀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余思源
作者:谢民秀/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