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药典》新版发行,补中益气丸的主治与功能,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四项病症:泄泻、脱肛、阴挺和子宫脱垂。法定表述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下垂。”新增之后,该药的作用更加具体。老昆明人知道,其中新增的前两项病症,云南早已发现、认识和运用到了。
1974年版的《云南药品标准》对补中益气丸的功能与主治审定为:“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用于身体虚弱,中气不足,小腹下坠,表虚伤风,脱肛下血,久泻久痢。” 其中,脱肛、泄泻已是主治的病症。那时,生产企业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盒上,都印有这些文字。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云南省卫生厅核发的药品生产批复(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81)3-021),对补中益气丸,也标示了这些功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生产的补中益气丸,明确脱肛下血的作用。1954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审查合格八十一种成药配方》里,对补中益气丸的主治记为:“胃酸不足,身弱感冒,久疟不愈,体须发热,脱肛下血等症。”确切提及“脱肛下血”。
补中益气丸,早在清朝云南就已广泛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药盒,在补中益气丸之前,有一排醒目的字:“杨衡源名牌产品”。这七字道出了它的来历。
杨衡源是人名吗?据《云南省志·医药志》记载,它不是人名,杨衡源是清朝昆明老药铺的名称,全称为“杨衡源药室”,是昆明人杨鉴衡和杨平山兄弟两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创建的。杨衡源药室制售的各种丸散成药多达116种,常用的如固精保肾丸、十全大补丸、归脾丸、理中丸、益气丸等。清末,杨衡源药室制售的药丸畅销省内外乃至东南亚一带,在民间颇享盛名。“逢年过节,昆明远近郊的农民尤其爱到该店买上几盒滋补药,或孝敬老人,或赠送亲友,既体面又实惠,竟自相沿习。”从昆明市档案馆档案看,民国十年(1921年)三月“杨衡源保龄药室”由杨鉴衡的儿子杨润生接手经营;杨润生的弟弟杨卓三经营“杨衡源瀛仙药室”。两家的生意火红,为药业大户。如杨润生购买货物及提调一切,由长子杨震三管理账务,次子杨立志负责杆药,店员有裴子益、杨俊卿、胡占洲、李炯春、杨宽、马鸿义、丁贵华和张晋武八名,还有张永福、邓少禄和陈进三名学徒,家大业大。解放后公私合营,两家都并入药材加工厂。
今年五月,我访问老药工赵桂英。78岁的赵孃说:“解放前,我在保和堂做工,店在正义路边。隔着一条街,店的对面就是杨衡源保龄药室。杨衡源专做蜜丸,保和堂主要是卖山货,丸药也做。”提到补中益气丸,赵孃说:“参芪术草,柴陈归升”一口气背出来。我一愣?赵孃说是补中益气丸的《汤头口诀》,口诀说的是组成它的八味药材。读者朋友,也许你已知道这八味药材了吧?
对补中益气丸,现代有新的发现,除云南久用于泄泻和脱肛等症外,还用于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这些已写进2010年版《方剂学》教材。勤劳务实的云南人,以自己的探索和智慧,为祖国中医药增添了内涵。(作者: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杨祝庆)
(本文原载于2014年10月21日《云南日报》第12版:云财富·健康食尚栏目)
本栏目策划:林钟展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