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32)——颗粒剂带来霍香正气药新生

2015-12-28 14:47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罗娅宁 浏览:

  提到藿香正气药,许多人想到水剂——藿香正气水。的确,它是经久不衰的老药。这里要说的是一种新的剂型,颗粒剂——藿香正气颗粒。它是一种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颗粒剂中成药,是继汤、丸、水、散等传统剂型之后的新生儿。

  颗粒剂为现代剂型,是将药物与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的一种制剂。其主要特点是可直接吞服或冲水饮食,携带、贮藏、服用较方便。服用后,溶出和吸收较快。因此,这一剂型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

  上世纪八十年代,云南制药企业就开发了颗粒剂,如田七花叶颗粒、藿香正气颗粒、梅苏颗粒、感冒疏风颗粒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颗粒剂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藿香正气颗粒等颗粒剂的问世和大量供应,无疑极大地改善了医药福利条件。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可没有这么幸运。距今近一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它的散剂,叫藿香正气散。历史上,宋代政府组织编修了我国第一部中成药制剂手册《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就记载了藿香正气散。那时的藿香正气散多为官医局制作或医家自制。方法极简单,把藿香等药材拣净,去除杂质,再在研钵里捣成粉末,装袋即成。

  云南大约在明末清初制售藿香正气散,那时昆明有利济堂、六合堂等药铺。从我们所见史料看,清朝中后期,昆明的药铺已制售藿香正气散,如福林堂(1857年开设)、寅生堂(1893)、大安堂(1910)等药铺。赵桂英师傅,今年77岁,在旧时昆明保和堂碾过药,给我们讲起那时做药的情形。她说:“清代昆明老药铺做药用碾槽碾。这种碾槽长约一米,宽三四十厘米,中间凹下去,药草放入其中,再用一个带轴的轱辘做碾子,人站在碾子的轴上,掌握好力度和角度,望前蹲。”赵桂英说:“用碾槽,药放在里面,双脚站上去蹲轮子,像人家说的那样:脚蹲风火轮!一蹲一蹲,直到把药碾细。”但手工作坊的产量毕竟有限。

  藿香正气颗粒的功能和主治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中医认为,“气”是推动人体新陈代谢的动力。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机不畅,则中焦脾胃阻滞,要么头疼胸闷,要么脘腹胀痛,要么怕寒怕冷,要么上吐下泻。治法就是“燥湿和胃”。藿香正气颗粒是常用的燥湿和胃的中成药。

  为什么说藿香正气呢?因为藿香正气颗粒使用了广藿香陈皮桔梗茯苓生姜等地道药材,外散风寒,内化湿滞,使“正气通而邪气除”。尤其是广藿香,它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专入脾胃肺经。正如清代黄宫繍《本草求真》所言,它“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也就是“寒去正复”,故以其功用命名为“藿香正气”。依剂型的不同,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颗粒等名称。

  如今,藿香正气颗粒实行了全新的生产,多功能提取罐、干燥喷雾制粒机、原子检测仪……一系列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使藿香正气颗粒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都大大提高。目前,藿香正气颗粒在云南有数家企业生产,是云南名牌产品,为柜台药(OTC)。

  藿香正气颗粒,从研钵,到碾槽,再到挥发油的回收利用,它的生产历史是云南中药工业史的缩影。从中,我们看到技术、生产力和人民福祉的增进。(作者: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陈宗凤)

(本文原载于2014年3月18日《云南日报》第12版:云财富·健康食尚栏目)

本栏目策划:林钟展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