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独家策划 > 《精品国药》 >

怕冷尿频大多是阳气不足,冬季温养肾阳应该这样做

2017-01-18 14:16 来源:云南中医微信 发布人:李艳娅 浏览:

  本文为《精品国药》专栏第23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经常有人问:“为何我那么怕冷?”其实,怕冷的原因很多。如肝气不舒,会四肢冰冷;瘀血体质的人,气血不通,会手脚冰凉;血虚的人,天冷时因为缺乏血液温养四肢,手脚冰冷。但怕冷最多见的一个原因是阳虚。

  阳虚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通俗地说就是火气不旺。中医认为,阳虚也分不同脏腑,每一个脏器都有阴阳,但一身的阳气之根在肾脏,阳气不足,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关。那么,肾阳虚有何症状?冬季如何温养肾阳呢?且看下文。

  阳虚

  中医认为,五脏各自阳虚,会有各自的表现,如心阳虚的人会有心胸憋闷疼痛的症状,肝阳虚的人会出现情绪抑郁低迷的情况,脾阳虚之人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症状,肺阳虚的人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痰如白沫等症状,肾阳虚的人会出现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等症状。今天,“云南中医”的小编要教教大家如何辨别肾阳虚。

  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中医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

  肾阳虚症状

  最常见的肾阳虚症状是腰痛而且发凉以及手脚冰凉、伴有尿频情况。患有肾阳虚的男性朋友首先感觉到腰痛,因为腰是肾之府,痛的同时能明显感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最典型的肾阳虚症状。然后会扩展到患者全身,全身都会感觉冷。阳虚生外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低下,和现代医学上说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处。就临床案例来看,肾阳虚更易患阳痿。

  中医调理

  补阳法,适用于肾阳虚弱的病证。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具有温煦脏器的功能,是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阳虚不得温煦,阴寒内生,故见阳虚诸证。由肾阳虚导致的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选择补肾食品时可以考虑海产品以及韭菜籽。临床治疗中,也有一些不错的补肾中成药,如蚕蛾公补片,此方乃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保密品种”,主治补肾壮阳,养血,填精,多用于肾阳虚损,阳萎早泄,宫冷不孕,性机能衰退等症。

  蚕蛾公补片

  【成份】雄蚕蛾 、人参、 熟地黄白术当归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 蛇床子 、仙茅肉苁蓉淫羊藿

  【方解】

  雄蚕蛾——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雄性激素含量丰富,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性功能效果显著,有补肝益肾、壮阳涩精之效,富含11种生物激素,主用于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明朝时,雄蚕蛾就曾荣登中国国宝宝座(记载于《本草纲目》)。

  “蚕与龙同气、龙与马同气,故为龙身、马头者,故此又将蚕称为‘天驷龙精’。”“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创、冻疮、汤火疮、灭瘫痕。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稿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摘自李时珍《本草纲目》

  人参、白术、当归、熟地——补气养血;

  补骨脂、菟丝子、蛇床子、仙茅、肉苁蓉、 淫羊藿——补益,补阳,补肾助阳,益精血;

  蚕蛾公补片组方依据传统医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动植物入药,既有天上飞的(雄蚕蛾)、又有土里长的(人参等);既有的生长于暴晒干燥的沙漠(肉苁蓉),又有的盛产于阴暗潮湿之地(淫羊藿)。本方基本囊括了东西南北各种补肾壮阳珍贵药材于一体,处方严谨、配方珍奇,含十二种珍贵中药材,正好象征着阴阳五行理论中的“十二地支”,有温肾壮阳、养血活精、强身健体、固本益寿之效。

  日常保养

  若要改善肾阳不足的情况,一是要改变生活方式,注意饮食,不要熬夜,衣服要随时增减,不要受寒;节欲清心,不再耗伤肾精肾阳。第二要辨证滋补,平日可有针对性地服用一点滋补之品,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如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第三,不宜多吃寒凉食物如梨、西瓜、荸荠、柿子等,少食过分油腻之品。绿茶寒凉也要少饮。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医思维+”微信公众号,由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排版并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诚邀中医药界同仁进行原创投稿!(投稿:ynzywx@qq.com)】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