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传承 > 国医大师 > 首届国医大师 >

首届国医大师——唐由之

2014-07-15 17:06 来源:中国网 发布人:高海燕 浏览:

  唐由之,男,汉族,1926年7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46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唐由之:中医光明使者

  ◆他凭借娴熟的金针拨障术,为毛泽东成功实施了手术

  ◆他参与创办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和眼科研究所、组织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创办《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他桃李满天下,不仅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还培养了众多的基层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发展中医药眼科的四大宏愿:建一所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和眼科研究所;组织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组织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创办一流的刊物《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如今宏愿一一实现。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眼科集大成者,唐由之的成就来之不易。

  花开花落两由之

  1963年,唐由之将改进后的“白内障针拨术”带到了广西和福建农村,为农民治病,并举办了多期学习班,为当地培养了许多眼科专业人员。那时唐由之在眼科领域已经很有影响了。之所以能选中他给毛主席做手术,也非偶然。

  1963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鲁之俊支持下,唐由之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为农民治病。1968年至1969年他随同医疗队到广西农村,为农民服务,同时为当地培养了许多眼科专业人员。1970年至1971年又到福建省龙溪、漳州等地,从事金针拨内障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举办了多期学习班。那时唐由之在眼科领域已经很有影响力了。

  改进的白内障针拨术因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而被作为首选。该项研究在1966年得到卫生部组织的全国著名眼科专家的鉴定和一致通过。唐由之为党政领导人作了多次手术,恢复了光明,为祖国医学赢得了声誉。

  让唐由之记忆最深的是为毛泽东主席了。

  1974年,唐由之48岁,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治大夫、负责人。春节前的一天,有人通知他去给毛主席看病。毛主席患老年性白内障,视力下降,看书已经困难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眼前的手指。这次从全国各地来的眼科专家有七八位,但中医师就唐由之一人。几次会诊后,大家都认为毛主席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唐由之还了解到毛泽东有慢性肺心病,两年前休克过;咳嗽得厉害,咳嗽以后没有吞咽反应。针对这种情况, 大家反反复复地讨论手术方案,当时西医摘除白内障 手术切口大,咳嗽可能会造成手术意外、导致切口破裂、角膜裂开、房水、虹膜、玻璃体外溢等,非常危险。唐由之当年所用的手术是经过他精心研究改进过的“白内障针拨术”。唐由之自1958年起对白内障针拨术进行了从切口部位到术后并发症等的研究,证明了手术切口在角膜缘外4毫米处是科学的,他又进一步克服了术后发生青光眼等可能出现的问题。

  手术只需几分钟,切口仅有2毫米,不需要缝合,技术成熟,它更适合年老体弱患者。截至1974年,在给毛主席手术前,唐由之已成功地做过数千例白内障针拨术。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的手术。由于唐由之的手术技术熟练,手术很成功。宾努亲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唐由之的手术水平当时就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1975年,中央决定:由唐由之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7月23日,晚上11点左右,唐由之很自然地问主席:“考虑好做手术没有?”主席坚决地说:“做!”

  手术室就设在毛主席的书房。 做手术那天,主席很配合。由于唐由之技术熟练,手术一会儿就做完了。等唐由之给主席眼睛包上纱布,问主席:“手术已经做完了,您有什么不适吗?”主席说“我还以为没有开始做呢!”深夜一点多,唐由之听到毛泽东主席醒来,便急忙来到他身边,他听到毛泽东在说什么,但唐由之听不懂,就问:“主席您在说什么?我没听懂。”主席就请张玉凤拿来纸,两个眼睛包着,写了:“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这是鲁迅的诗,这首诗里有“花开花落两由之”。唐由之要求主席把这首诗送给他,主席签了一个字,就把这首诗送给唐由之。现在主席的手迹被珍藏在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了。很快,毛泽东能够自己看文件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