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
除了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以外,在我国医药科学文化史上,尚有许许多多医药学家成果丰硕,其理论建树和科研成就价值甚高。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曾经做过齐国太仓长的淳于意(又被称”太仓公”),他所阐述的”诊籍”25则,是我国最早记载医案的文献,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创始。在医案中,对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方法等均有详细记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病例,案中还批判了”炼丹服石”以求长生不老的邪恶之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价值甚高。东汉末年,经众多医药学家多方汇集和加工整理而成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植物药250多种,动物药60多种,矿物药40多种,并且扼要说明了各类药物的名称、产地、性味、功能、收采时间以及如何炮制、贮藏等方法,简要地阐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张机),被称为”医圣”。他刻苦攻读古代医学着作,”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前人的成果进行科学研究,并且结合当代医家和自己的医疗经验,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整理出”以脏腑论杂病”和”以六经论伤寒”两大临床辨证系统,确立了比较完整的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医药科学文化史上影响极大,至今仍在中医界普遍应用。后汉三国期间的杰出医学家华佗,学识渊博,医技高超,敢于创新,为中华传统医学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他在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针灸等诸多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最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中药麻沸散,可令患者全身麻醉,以便运用于开刀手术。这不光在我国医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华佗还倡导积极的体育锻炼,距今1700多年前,他就创造了一种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名为”五禽之戏”,实际上就是后世的体育疗法。此外,晋代医家王叔和,认真鉴别和整理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出了系统化的脉学专着《脉经》,阐述了诊断疾病内在变化的科学方法,为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一时代的医家皇甫谧,根据前人的资料,编着了《针灸甲乙经》,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针灸学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至今在国内外仍有巨大的影响力。隋朝的医家巢元方,他和其他医家一起集体编着了《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证候学专着,全书50卷,病源分类67门,所列证候1700多条,书中所列的主要病类几乎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神经等各科的内容,对病源证候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唐代医家苏敬等人编成的《新修本草》,被称为着名药典;宋代陈师文等人校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提出最早的成药标准;明代李时珍经过30年的努力编成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的用药经验,更是医家尽知的宝典。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上述诸多史例足以说明,传统的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人民防治疾病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优秀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历史是为了发展未来。不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岂能明确其将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