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国医传承 > 国医大师 > 第二届 >

国医大师候选人李德新简介及主要成就

2014-07-15 14:5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邢显涛 浏览:

   他恪守中医本色,临症诊疗重视脾胃;奠基中医术语标准化研究;力推开放式传承模式。

  李德新,男,1935年3月生,辽宁营口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辽宁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4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1987年、1989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92、199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2004年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辽宁省名中医”。

  一、恪守中医本色,妙手诊疗痼疾

  精研医术,行医五十余载,临证以治疗肝胆、脾胃、情志疾病及疑难杂症见长。他恪守中医本色,崇尚中医基础理论,擅以中医疗法治疗内科疾病,强调临床疗效,其药方精巧,配伍灵活,辨证准确,师古不泥。运用“调脾胃安五脏”治疗原则,诊疗了大量的脾胃病及临床疑难杂症,临证效若桴鼓,慕名求诊的海内外患者纷至沓来。他以济世活人为己任,体谅患者疾苦,经常超负荷工作,甚至多次带病坚持出诊,深得患者信赖与敬仰。

  二、倡导“调脾胃以安五脏”思想,临证诊疗重视脾胃

  致力于脾胃学说之研究与探索,在长期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始终以脾立论,倡导“调脾胃以安五脏”思想,提出“脾胃健运,则可化生水谷精微,运达周身,精神乃健”,从脾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其调理脾胃取法于李东垣之温补,叶天士之温润,融温补升降于一炉,每多效验。

  三、创新性提出生物膜与脾脏象相关的新理论及脾虚衰老理论

  带领其团队开展了以脾相关的系列探索性研究,创新性提出生物膜与脾脏象相关的新理论及脾虚衰老理论,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膜结构与功能的水平进行了现代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四、率先以中医复合因素塑造中医证候模型

  1986年,在国内率先提出用实验手段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强调中医病因在塑造中医证候模型的重要作用,提倡使用中医复合因素塑造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方法,开创了用中医证候模型的实验方法研究中医理论的新领域,推动了中医实验研究的发展,在传统中医学向实证中医学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奠基中医术语标准化研究,制定首部中医基础理论国家标准

  1998年,受命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制定工作,该标准于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出版,是中医学术史上第一部(中医术语类)中医基础理论国家标准。2008年被颁发“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成为国内首批中医药术语标准领域的权威专家。现受世中联委托进行《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修订工作,已通过验收,进入发布前审核阶段。

  六、力推开放式传承模式,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注重中医传承,突破家传囿规,力推学历教育和开放式医学传承相结合,注重临床与研究两条思路,对其诸多弟子进行开放式的培养。他躬身力行,心传口授,将毕生经验倾心传授,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指导教师,授业弟子现已遍布国内外,多为优秀的临床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七、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建言献策

  时刻心系中医事业的发展,作为科技部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项专家组副组长,为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框架思路,并从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等层次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

  八、组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的支持下,于1992年组建全国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现为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作为主任委员团结同仁,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使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得到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