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使无文字记载的蒙医整骨术系统化、理论化,提出“三诊”“六则”“九结合”理论,他参与创立蒙医整骨学。创建内蒙古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和制定《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主持16项科研项目,创新“单人相推法”等6项技术。
包金山,男,蒙古族,1939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人,中共党员,蒙医正骨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他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包氏蒙医整骨世家,从小跟随叔父学习祖传蒙医整骨术,是第四代传人。1993年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奖”;1993~1998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大代表;1994年荣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8年12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2003年当选为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1999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老蒙医;2011年荣获全国“郭春园”式好医生称号;2012年月12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他还是内蒙古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创建人、《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审定委员会专家、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书·蒙医分卷》编委、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编委、中华蒙医药学名誉副会长、蒙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等。
他在蒙医整骨临床一线工作50多年中,使一直言传身教而无文字记载的祖传蒙医整骨术得以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创立了独立的一门学科——蒙医整骨学,并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填补了蒙医整骨研究史上的诸多空白。
包金山以激发与调动人体内在潜能为特征,能动整复与功能愈合为理念;以意念归真、形神归一、心气相应、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功随病至为基点;以内因为根基、外因为条件,蒙医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取非手术自然疗法的祖传蒙医整骨治疗骨折,这种特色疗法具有疗程短、费用低、痛苦少、愈合快、恢复好等优势。
他从未间断过对传统蒙医整骨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创新,使其从师徒式的传承进入了高等学府的殿堂,成为了蒙医整骨学。他在传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把现代系统科学应用到了蒙医整骨理论中,创立了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精髓的中国蒙医整骨学。三诊包括眼看、心想、手摸;六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喷酒按摩、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九结合包括医生与患者结合、三诊与X线结合、喷酒与手法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内因与外因结合、治疗与护理结合、固定与锻练结合、意和气结合、神与形结合。多年来,他治愈了20多万名各民族骨伤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98.9%。
他广收学生、著书立说,先后传授培养了320多名学生和学徒,并出色培养了蒙医整骨的第一批研究生。他主持完成的“中国蒙古族奇特医术正骨疗法”、“祖传秘方旭日图乌日勒”的研制等16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创新的“单人相推法”等6项新技术发展了传统蒙医整骨术。
他编写出版了《祖传整骨》(蒙古语版)《中国蒙医整骨学》《科尔沁包氏整骨术》等8部著作;在《中国中医骨伤科》《中华医学史》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蒙古族喷酒整骨法的由来及奥秘”、“中国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独特疗效”、“蒙医整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0例”等学术论文60多篇;先后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银奖1项、首届乌兰夫科技铜奖1项以及华佗奖、伊希巴拉朱尔奖等奖项。
他在担任自治区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关于加强医疗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改变农村牧区缺医少药的局面”等议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被评为优秀议案或建议受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