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根据新疆地区的地域特点、特有饮食结构造成的体质和病机特点,综合当地用药经验,积极推动西域中医流派的形成;他论治常以脾胃为先,擅长诊治肝、脾胃、肾病以及肿瘤疾病,创立了系列治法和一批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
金洪元,男,1936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新疆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2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至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1997年至2001年”和“2002年至2006年”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曾任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医肝病和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中医药学会会长、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
他从医50余载,以善于诊治肝、脾胃、肾病及肿瘤等疑难杂症闻名疆内外,年届八旬仍然坚持每周6个半天门诊。就诊者络绎不绝,不少是来自周边国家和欧美国家的患者。
他精研岐黄,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和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他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肝昏迷(肝性脑病)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总结出肝昏迷的清热解毒、通腑泻火等5个治疗法则和顿挫黄疸、制止出血等3个治疗原则;对肾小球肾炎归纳了消除水肿、消除尿蛋白等6个治疗方法;对尿毒症创立了通腑泻浊法和通利三焦等治法,为急危重症的中医规范治疗和疗效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创制的“金氏乙肝冲剂”“金水益肝胶囊”“金氏肾炎丸”“臌胀黄疸方”“滋肾化淤汤”“清香降糖丸”等一批院内制剂临床疗效显著,一直畅销。其“臌胀黄疸方”还被收入《中国名医名方》一书。
在他和新疆其他中医药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西域学术流派的形成已初见端倪。他根据新疆春缺秋短,冬夏两季分布形成天寒地燥的地域特点;饮食结构局限造成的易生湿化浊、痰瘀互生的体质特点;外邪入里急易化热的寒包火病机特点等一系列特有因素,以及世居群众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民族医的一些用药经验,确立了西域中医流派的遣方用药原则。
他曾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主编《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胃肠病学》等专著。《现代中医治疗学》于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继承人编撰出版两部《金洪元临床经验集》和一部《师承荟萃》,并发表反映他学术思想和经验的论文30余篇。
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即承担新疆中医学校、中医学院和多期“西学中”班的教学工作;八十年代起又与长春中医学院和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等单位合作,组织中医药专家在新疆面授教学,使一批中医从业人员和有志青年得以学习提高。1996年,他又决定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12位中医药专家配备学术传承工作助手,此项工作为该院后来的学科建设和重点学科、重点专病申报做好了扎实的人才储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带教了10多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博士研究生2名,其中8人为(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他的学术继承人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汉族,现在都成了所在学科的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有2人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每年坚持举办数场学术讲座,向中青年中医医师传道授业。在他和医院其他老中医药专家的呼吁下,医院建立了一批名医工作室,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的名医工作室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名医工作室。
他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院长期间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狠抓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该院在新疆中医界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医院于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5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1998年成为新疆首家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在全国中医医院中较早建立了急诊科,为医院后来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还积极致力于中医学术国际交流,曾赴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访问,为弘扬祖国医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