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和“中药炮制制(减)毒增效论”, 编著的《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等是近500年来仅靠师徒世代口传心授传承的炮制技术的经验总结,主持编订我国第一部全国性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的技术标准。首次澄清国产当归、甘草等品种问题。
王孝涛,男,1928年6月生,浙江平阳人,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学历,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荣誉首席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1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药科,曾任中药研究所炮制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历任第六至九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四至七届委员,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及炮制分会名誉主任,中国中药协会饮片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表彰证书,1994、2000年获得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局颁发的“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荣誉证书,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2010年获“中国药典发展卓越成就奖”,2014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传承发展奖”。
他从事中药学和中药炮制学研究工作60余年,编纂出版中药炮制专著11部,发表专业论文120多篇。科研成果获部局级奖9项,院级奖11项。他的著作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1部,院级奖2部,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银奖1部。业绩载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药卷》和《中华中医昆仑》。
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他曾提出“中药采制控质论”和“中药炮制制(减)毒增效论”,认为中医药科研工作应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用药特点,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科学方法,对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和中药制药传统工艺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阐明其基本科学原理,改进传统制药工艺和设备,推进中药传统制药技术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从而提高了中药制药学科的学术水平,为中药炮制科研起了导向作用。
他为创建和完善中药炮制学科和实现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编著的《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炮制法汇典》等是将近500年来仅靠师徒间世代口传心授传承的炮制技术经验总结转变为文字资料,主持编订的《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的技术标准,为炮制技术传承和科研打下了基础。从《中国药典》63版开始参加编写工作,为完善饮片质量标准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向政协大会提交“修订《中华新本草》”的提案,得到政府采纳,并任《中华本草》副总编。
他在较全面继承整理古今中药炮制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毒性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天南星科的常用毒性中药半夏、白附子、天南星等进行炮制历史沿革、工艺、化学、药理及临床验证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优选制订了清半夏、法半夏等炮制新工艺和其饮片的质量标准。
他早期从事道地药材的品种质量研究,首次澄清了国产当归、甘草等品种问题,为开展道地药材质量的规范化研究积累科学资料。国产当归、甘草的品种学名被《中国药典》1963年版以来各版所收载。
他继承名医朱颜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赵燏黄教授本草学知识、王佩珊等中药炮制学知识和技能经验,并学习和交流同一时代炮制界老中药师傅的炮制经验技术,1978年在国内首次招收中药炮制学研究生,培养硕士2名,合招博士1名。现今在饮片企业建有两个“王孝涛炮制传承基地”。2013年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由康仁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共建“王孝涛传承工作室”。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传承导师。前后以师承形式收徒10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