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

您当前的位置:国医在线 > 企业风采 > 云南白药 >

云南天然资源优势使中医药产业海阔天空——专访云南白药集团研发总监、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朱兆云(2)

2014-05-15 17:24 来源:《微健康》杂志 发布人:岐黄 浏览:

  微健康:耗时十年的8卷巨著《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得到国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说这部书:“功在国家,利在人民,惠及子孙。”做这部书的初衷是什么?

  朱兆云:这个项目之所以被称之为基础研究,因为它不像开发新药,相对较快的可以进行转让、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我们不是为编书而编书,主要是在搞调查研究。云南是一个天然药物非常丰富的地方,是药材之乡,植物王国。如何来彰显这个药材之乡,有些什么药,长什么样,长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用?像这样全面反映低纬高原地区药物的书,之前不系统。《滇南本草》很有名,但收载的药物仅400多种,当时兰茂先生的条件有限,我们希望能把云南天然药物全部有根有据地反映出来,就启动了这个项目。为了搞清楚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每一种药物、每一张图都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实地考察并拍摄回来的。不管中药还是民族药,都有一个现象——同物异名,同名异物,这套书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这4000多种药物花很大功夫搞清楚了,希望大家看了就不会搞乱。

  肖院士如此评价是因为他懂得这套书的价值。一开始请他写序,我说我们要把云南几千种药物全部搞清楚,他觉得非常有意义,但认为工作量太大,也曾怀疑我们能不能做完,当时也有人怀疑到底能编几本,有人甚至说最多编个两三本,第三本是不是编得出来都不好说,我当时就说让他们等着看。

  找寻药物的过程也是危险重重,记得有一次去独龙江找标本,差点全军覆没。当时新公路还没有通(去年通车),96公里走了10个多小时,在过隧道时,前方掉下了几吨重的大石头,幸亏离我们远。推车推了几小时,隧道里像下大雨一样,水哗哗地流,还不断有碎石落下。所以我觉得肖院士的评价恰如其分,我们从没想过放弃,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应该坚持,每发现一种植物大家都非常兴奋。这套书对云南甚至全国都可以说作出了很大贡献,因为云南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药材。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评奖答辩时,专家问我:这个普查方式很好,能否复制到其他省份,我说没问题。天然药物最多、少数民族最多、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就是云南,我们都能这样搞,其他省会更容易些。

  微健康:《云南天然药物图鉴》近两千块一套,一般人可能想看但是买不起。

  朱兆云:精装版很漂亮大方,但价格的确高,使用起来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因为有人会背着书上山。农村里缺医少药,还经常会有中毒现象,就是因为没把药材搞清楚。很多人都说书好,但是贵,我们听说有一位老草医为这套书去了书店三次,还是没舍得买。为此,我们又编了简本,内容基本一样,但还是很费工,要重新排版、校对。简本定价是600多块一套,很快就会上市,还准备送一批给农村书屋。

  微健康:国家大力振兴中医药,你出生于中医世家,你认为发展中医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朱兆云:中西医并重。真没有必要去争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这个就是中国医学界应该走的路,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多一条腿,多一些手段。那些说废除中医,中医不科学的观点,我认为不客观,是闭着眼睛说瞎话,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