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屎花,“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近华浦前”。海中,指滇池。云南人旧称大的湖泊或水塘为“海”,故滇池又称之为“滇海”。仙人塘,当为滇池边或距滇池不远处的水塘,今无考。近华浦,明代,此地因近太华山麓之水得称,指今昆明风景名胜大观楼一带。
六阳草,“土名老鹳草,生太华山顶罗汉寺”。太华山,今昆明西山的一部分,在碧鸡西南,左为华亭山,苍秀而端严。西山之名,最早见于明天顺六年(1462)“敕赐华庭山大圆觉寺圣旨碑”。
黄龙尾,“出滇南嵩明州邵甸里为最”。据《明史·地理志》载,嵩明州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曰嵩盟,成化十八年(1482)复故。故,兰茂在世之时,嵩明一直称“嵩盟”。邵甸里,曾称白邑乡,为今滇源之旧称。
发落海,“一名土川芎。”发落海,是《滇南本草》中唯一一味以云南地名命名的药物。发落海,又作法罗海、法落海。乾隆《东川府志》载:此药“以则补向化里法落海村产者为佳”。补则,今会泽娜姑镇东南村名,原为东川府较大范围的地域名。向化里,所辖绛云露山脉中段含今东川拖布卡以南,阿旺、红土地以北,以及今禄劝雪山乡在内的区域。法落海,为彝语音译村名。据《东川市地名志》载,法落海村以一山箐划分,居上者为法者龙树上发落海村,位下者为新田仓房下发落海村。彝语发即法,意为山岩;落即罗,意为獐子;海即黑,意为小水塘及低洼积水之地。法落海,意为石岩下水边有獐子的地方。
鹿衔草,“出落雪厂”。落雪厂,在今昆明市东川区,原属东川府地。东川府,洪武十五年(1382)以元东川路改置。属云南布政司。次年,置军民府,改隶四川川南道。至雍正四年(1726),改归云南。府治会泽。辖会泽县及巧家厅。1913年废府,改会泽县为东川县。东川的沿革告诉我们,兰茂在世时,东川属四川,如兰茂到这一地区采药,也就是到了省外采药。当然,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会泽县城金钟山上曾建有兰公祠、范本《滇南本草》所载黄参“滇中昭通最多”等,都说明是书的著者和整理者应当是与这一地区有联系的。
草果药,“形如草果而小,故名。产于宁州薄溪石山”。宁州,州名,元至元十二年(1276)改宁部万户府置,治今华宁县城西旧州地,明清时属临安府,辖县改属府。薄溪,今华宁盘溪。“薄溪石山”,应即今盘溪一带的石山。
瓶儿参附案云:“昔史明久在石羊厂治炉烟瘴疟……。”石羊厂,地名,应即指在今大姚县西北石羊之厂。
《滇南本草》有多个抄本和刊本。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传抄者,都本着兰茂“酷爱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的求实精神,在整理和传抄刊印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将相关地名补入了书中。正因如此,务本《滇南本草》中的地名,尽管已十分明显地合入了后世辗转传抄、增药添物的迹象,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反映其原貌的。这样说来,兰茂采药之地,应是从生于斯长于斯的杨林,扩大到嵩盟州,再扩大到云南府城昆明及其附近。其他如东川、华宁、大姚、西双版纳等地,与兰茂基本可以确定的采药地并非山水相连,因而相关药物,应当是据文献或访问所得,也或为后人补入的。从这点看来,该书记载的地名主要集中在滇中地区,则兰茂寻方采药的主要地点也就应当是在滇中地区。
兰茂滇中寻方采药,还有《题徐昭玉案山房》一诗为证。诗云:“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长鑱破雪寻黄独,曲槛看山阴碧松。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物与类聚,人与群分”。很少有资料记述去过外地的兰茂,来到云南府城所在的坝子,拜访的不是官员的,也不是文人学者,而是去玉案山拜访了一位名叫徐昭的人。兰茂与徐昭熟识,有了交情,才题诗以赠。在这首赞美徐昭生活的诗中,兰茂称赞徐昭这位有才德的贤人,隐居玉案山中,从容而快乐地生活着,让兰茂羡慕得不知“何日”才能“抱琴”“逐游踪”。
黄独,又名黄药子,是一种生长在山坡、沟边、路旁或灌木丛中的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块茎,多在冬季挖取。《滇南本草》载这种药“性大寒,味苦。”一面说“不可入药”,一面又说“医马之良药也。”这多少有点自相矛盾,但其实是可以入药的。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咳平喘。
诗中的徐昭,是一位能够在下雪的时候,还“长鑱破雪寻黄独”的人,也就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也应当是同兰茂一样的医者,或是一位专门采药的人。正因为两人趣味相投,兰茂也才会从杨林前来拜访,也才会写下这首诗。
兰茂是很少题诗赠与他人的。在兰茂现存的诗词之中,题与他人的除《鹧鸪天·饯嵩盟太守龙公》和《满庭芳·贺龙太守朝京旗帐》之外,《题徐昭玉案山房》是唯一的一首。这首诗,也是医者兰茂踏遍滇中青山,到处寻方问药,在玉案山拜访徐昭,一起一边听泉看云,一边议论着如何寻医找药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