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茂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医论文 > 兰茂研究 >

中国中医男科发展点滴(2)

2014-01-07 11:14 来源:未知 发布人:岐黄 浏览:

  治疗方法是棑所取,形不可匿,裳不可蔽,名曰去衣(放水疗法),与睾丸鞘膜积液颇相类似。书中涉及针灸治疗的其他男性疾病尚有白浊、溺赤黄、茎中痛、窍中热、阴萎、卒阴跳、阴上入腹中(阴缩)、阴下纵、阴挺长(阴器弛纵)、两丸骞痛、阴暴痛、暴痒等。

  公元610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首次发现和记录男子精中的血精(精囊炎)阐明其病因病理为“虚劳”、“劳伤肾气”;并认识到“肾痨”(肾结核)每伴睾丸的同样病变(附睾结核)这一符合科学性的转变规律。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男性病学有巨大贡献。其中关于优生孕育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孙氏遵《内经》“人与天地相参” 的整体观,认为最好的构精时间是夜半,其次是夜半后,因夜半乃阴中之阴,阴精贮留最为充盈,故此时构精易成孕,所孕胎儿质较优。而金元四大家中,推动男性病学发展最力的,莫过于朱丹溪先生。朱氏对当代理学研究良深,从阴阳动静关系出发,认为阳主动阴主静,人的生命活动,常处于阳动状态中,精血阴气最易耗损。人不能避世而无物欲,物欲所感,则心为之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合,亦暗流而疏泄。所以人的一生中,难成而易亏的,厥唯阴气,于是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箴规人们平时要清心寡欲,保阴养精,病时要着意维护阴气,极言滋阴降火的重要性。而惯用知柏八味、大补阴丸等剂,成为滋阴学派的代表。

  男性学在明代,承前代之余绪而继进。首先是肾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日臻深化和完善。张景岳氏集明以前诸家之大成,对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论提出异议。他根据《内经》阴阳互根的原理,认为人体的阴和阳,即不可须臾离,更不能相失,而是互相滋生,不可偏颇的。力主“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他以《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为指导,以仲景之肾气丸与仲阳之地黄丸为元龟,化裁出左归丸补阴精,右归丸补阳精,常用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助肾阴、填精髓,与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义遥相呼应,而以阴阳双补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