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励兵 王苏娜 (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 650011)
[摘 要] 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蜂针治疗脑梗死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现有的研究证明了蜂针的部分作用机理,但其具体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蜂针在临床应用有较好疗效,作用广泛,应用范围广,治疗价值有着广阔的前景。
[主题词] 脑梗塞/蜂针疗法、机理。
人类利用蜜蜂螫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针疗法。蜂针既给人体经络穴位以机械刺激,同时自动注入皮内适量的蜂针液,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其针后继发局部潮经充血,以兼具温灸效应。可见它是针、药、灸相互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近年来该疗法也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中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141.8/10万,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中我们发现采用蜂针治疗脑梗死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并通过100余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探索,蜂针疗法治疗脑梗塞能使患肢肌力明显改善。因此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分析。
一、中医作用机理
蜂的尾刺似针,则针灸所具有的广泛的治疗作用,蜂针也同样可以做到,根据具体病症,通过选取特定的部位,能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皮部等,对人体达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功效,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似有温灸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蜂针液味辛、苦,性平,功能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脑卒中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瘀血阻滞、经脉不畅而出现偏瘫麻木等肢体症状,由于脑络受损,清窍蒙蔽而出现痴呆等神志精神症状。治疗上宜散宜通宜活宜消宜醒,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现代研究证实,采用一般针刺便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和出血块的溶解和吸收,改善大脑和肢体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促进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而蜂针疗法除了针刺的功效,还具有灸和药的作用。蜂针刺入机体,皮肤局部立即红肿,皮温随之升高,进而产生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温灸效应。
蜂针疗法的原则是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位为主,肢体穴位为辅。一是选取有开窍启闭、改善大脑生理功能的阴经穴位,如内关、通里和三阴交;二是选取能通督醒脑的督脉穴位,如风府、百会和水沟。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要穴。通里系手少阴心经之络穴,可以养血安神,熄风开音,治疗暴喑和舌强不语。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厥阴和足少阴三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便可促进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三穴相配能够有效促进脑组织的代谢和修复,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经。在循行上不仅直接入脑络,还联系心肾,将胃中之元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脑。百会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之功。风府是主治一切风症的要穴,可以通关开窍,清热散风。水沟穴位于人中沟中,能够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三穴相配可有效防治中风昏迷,癫狂失语等症。三是选取适量的肢体穴位,如曲池、肩贞、合谷、外关、尺泽、阳溪、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解溪、昆仑、太冲、血海、足三里和阳陵泉等。借以通经活络,化瘀活血,濡养四肢肌肉,恢复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