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讨论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是因腰椎间盘、骨、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或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诱发加重退变,导致棘上、棘间韧带受损甚至断裂、撕脱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好发于第3、4、5腰椎,临床表现为慢性腰脊部疼痛、僵硬、俯仰转侧不利,弯腰时疼痛加剧,静卧则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则减轻。查体脊柱前屈受限,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在棘突尖部有浅压痛者,为棘上韧带损伤;在棘突间有深压痛者,为棘间韧带损伤。在临床治疗上,西医主要以口服药物或封闭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则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尤其是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属于中医学“腰痛”、“腰脊痛”范畴,多因负重闪挫、肾气虚惫及复感寒湿之邪,导致腰部经脉气血阻滞,气滞血瘀而致,《素问· 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景岳全书》:“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人到中年,气血渐亏,阳气渐衰,督脉空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犯足太阳膀胱经,致督脉闭阻,“不通则痛”。刺络法祛瘀行血,通经活络,“通则不痛”。加用拔罐能增大出血量,止痛效果增强。
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使温热作用通过针柄沿针身传至穴位,借艾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温经散寒,既有针刺促使气血调和、通经活络的作用,又有艾灸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解郁止痛等作用。
腰部夹脊穴及阿是穴是治疗腰痛最常用的穴位,通过针刺刺激能调节局部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肾俞穴为膀胱经的背腧穴,具有补肾助阳、强健腰脊的作用;“腰背委中求”,委中穴疏通足太阳经气,振奋督脉阳气,为治腰背疼痛的要穴;阳陵泉乃筋之会,有舒经通络之效;后溪穴为手太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专治督脉病。诸穴合用,有扶正驱邪、行气活血、疏筋通络之功效。
《医学入门》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叶作为温针灸治疗中主要燃烧产生热能的药物,具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本草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研究表明,灸法能缓解疼痛,补益元气、扶正祛邪,可延缓脊柱退行性变进程。因此,二者合用,疗效显著、标本兼治。配合刺络拔罐法,从根本上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
综上所述,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效果显著,痛苦小,操作方便,易被患者接受。作为一种常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实用疼痛治疗手册/陈宁等主编.—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