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和鉴别】
以临床表现为主,较为明确。
【治疗】
1.治则 和胃,降气,平呃。
胃寒者加温中祛寒;胃热者泄热通腑;气郁痰阻者辅以降气化痰;气血亏虚者温补脾胃。
2.常用穴位及部位 缺盆、天突、膻中、中脘、章门、期门、膈俞、胃俞、内关等穴。
3.常用手法 按法、摩法、揉法、擦法、点法等。
4.基本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以中指端按揉缺盆穴,以酸胀为度,每侧1分钟;然后按揉天突穴半分钟,再揉、摩膻中1分钟。此三穴均能宽胸降逆。
继以上体位,揉中院1~2分钟;摩章门、期门左右各1~2分钟;再指揉双上肢内关穴。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后侧以双指揉法施于膈俞、胃俞,各1分钟。以有酸胀得气感为佳。最后搓背及胁助。
对胃寒者,加强揉中脘,以胃脘有温热感为佳。并在背部胃俞加横向擦法以热为度。
对胃燥热者,加按、点上、次髎,按压涌泉穴,以酸胀为度。
对气郁痰阻者,加摩中府、云门穴,并加强揉摩章门、期门;按揉丰隆穴。
对气血亏虚者,加揉摩气海、关元;背部加捏脊法;按揉内关、足三里。
对呃逆频者,加强膈俞、胃俞穴的点、压法。
【注意事项】
1.少食生、冷、辛、热等食品。
2.情绪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