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药

您当前的位置: > 民族医药 > 瑶医药 >

广西瑶族的饮食文化习惯

2010-04-20 20:00 来源:国医在线 发布人:岐黄 浏览:

  (1)普通瑶族群众的饮食

  瑶族居于亚热带地区,粮食作物有水稻、旱禾、玉米、粟米、籽麦、红薯、芋头、木薯等。 日常生活中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食,其次为芋、粟之类。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等蔬菜以及家禽家畜、山野鸟兽等肉类食物。

  烹饪之法,饭食分干饭和粥两种。家庭经济较困难者,常在米粥中掺混一些木薯、玉米、粟 米粉或红薯、芋头搭煮。干饭也有拌玉米、红薯或芋头搭煮的。逢年过节,也常做一些粑粑 、粽子吃。烹调不甚讲究,佐味香料不常见,连葱蒜也极少使用。金秀瑶族有用炒米粉和盐 腌酢生肉的习惯。茶山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酢坛。酢肉一般生食,不须炒煮。

  瑶族男子多有饮酒的嗜好,酒一般自酿,多以粮食为原料,也有用杂粮果类的。其酿法一般 都经过发酵蒸煮。由于酒系自酿,饮取方便,故富裕者每日常要喝一两次。至于婚丧喜事, 更是大酒大肉,一醉方休。

  在桂北瑶区普遍有“打油茶”的习俗。用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热 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其味别具一格。每逢客至,必以油茶招待。

  各地瑶族在饮食上都有许多禁忌。盘瑶一般都不食狗肉、乌鸦、老鹰、龟鳖。花蓝瑶产妇在 产后一个月内,严禁肉类和油盐;老人过世,未出柩之前,家人忌食酒肉盐类。妇女禁食生 蛋不出而死的母鸡。

  瑶族重礼节,对餐仪十分讲究。大瑶山坳瑶,其家长对子女的餐仪教育即非常详细:吃饭时 ,要用左手拇指端扳碗边,另四指须托紧碗底,以免掉饭;拿直筷不拿横筷,以免障碍同位 ;持酒杯时,拇指与食指捻住杯口,不许把掌心罩在杯口上面;扒饭不准太大口,不许发出 响声;拈菜要拈自己面前的,拈到什么吃什么,不准满碗乱翻;有客会餐,吃毕必打招呼, 叫“某某慢慢吃”,并须站在台边,替长辈添饭倒菜;凡到别人家吃饭,不许乱坐上位,也 不得把脚跷起来。

  (2)巴马瑶族长寿老人的饮食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据1982年统计,这个仅24万多人口的县,有百岁以上寿星50人,平均10万人中有20人,是我国县市长寿老人最多的地区。长寿老人中瑶族又占大多数,50个百岁以上老人中,瑶族占34人,超过了世界三大长寿地区之一的前苏联阿塞拜 疆。巴马瑶族可谓长寿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巴马全县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仍然有50多人。

  巴马瑶族之所以长寿,与其饮食习俗有密切关系。

  玉米是巴马瑶族的主食。据化验,巴马玉米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比一般大米高。瑶族食 用玉米以熬粥食为主,对于脱落牙齿的老人,易于消化和吸收。玉米还有抗癌作用。玉米食 品里纤维素多,吃玉米的人肠胃病少,大便畅通。

  豆类是巴马瑶族第二种主要食物,其中尤以黄豆为多。黄豆可制作豆腐,发成豆芽,或直接 与青菜和煮。黄豆富含磷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是老年人的营养佳品。

  白薯也是巴马瑶族的重要食物之一。白薯含有大量水份、糖类、粗蛋白质、无机盐以及多量 纤维素和脂肪。经常食用,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避免过度肥胖,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 沉积。

  蔬菜,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其中苦脉菜为当地群众经常食用。苦脉菜富含维生素C、B及胡罗 卜素,有消炎解毒、安心益气的作用。

  这里食用的油料以火麻仁为主。一般是将其磨碎与菜一起煮食,味道清香、油而不腻。火麻 仁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等。有润燥滑肠、滋养补虚之功能,可治老人 便泌,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油。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马瑶族多饮山泉、溪水,它是硬水,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山区 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

  (3)瑶族特色食品——鸟酢

  以广西金秀大瑶山茶山瑶制品为佳。秋末冬初,候鸟过境,用鸟盆或 夜间生火捕捉。将鸟去毛、去内脏晾干,拌以食盐和炒米粉,藏于坛中,加盖密封。数月后取食,肉脆味香,为待客佳品。现候鸟已禁止捕捉,该食品已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