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药

您当前的位置: > 民族医药 > 瑶医药 >

瑶族医药的民族特点(4)

2010-04-20 15:04 来源: 发布人: 浏览:

  (七)扫寨

  扫寨又称洗寨,其意义是去除邪气和疾病,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卫生习俗。广西南丹县等瑶寨,凡遇有疾病流行或禽畜发瘟时,全寨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扫寨活动。从火堂开始,一直扫至大门外,然后清扫屋前屋后,把整个寨子扫得干干净净。这实际上是一次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对清除传染源,控制疾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展生产起了有益的作用。

  (八)医药卫生融于地方法规中

  一个民族的地方法规体现了民族的切身利益,起到了保障社会治安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瑶族地方法规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把优生优育及环境保护等医药卫生内容列入其中。如“石牌”条文中明文规定:“凡是同一宗族的男女五代内不得联婚;凡是有姻亲关系的亲属三代内不准通婚……。”而在瑶族人民心目中,“石牌大过天”,石牌所规定的内容人人都得严格遵守。这就有效地控制了近亲婚配,从而保证了本民族的人口素质。为了保护水源,保障环境不受污染,瑶族“河规”中规定:“不得把垃圾等污物倒入河中……。”这些地方法规对促进瑶族人民的健康繁衍起了积极的作用。

  瑶医药的历史究竟始于何时,由于缺少记载,已难于考查,但从上述资料完全可以证实:瑶族医药源远流长。瑶族医药本应与同出一源的汉族医药共同进步的。但由于瑶族在历史上,生产力的低下,居住的闭塞,使瑶族医药始终不可能形成较系统的、具有理论体系的医学,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零散的医药知识,如对疾病的初步认识和一些简单的预防和医疗方法等。但是应看到,瑶族医药的进步是瑶族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是瑶族人民以生命之火冶炼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