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古籍经典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中焦篇 寒湿(3)

中医学习|2010-04-15|来源:|中医网
 
    48.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椒附白通汤主之。

    此足太阴寒湿,兼足少阴厥阴证也。白滑灰滑,皆寒湿苔也。脉迟者,阳为寒湿所困,来去俱迟也。不食,胃阳痹也。不寐,中焦湿聚,阻遏阳气,不得下交于阴也。大便窒塞,脾与大肠之阳,不能下达也。阳为湿困,反逊位于浊阴,故浊阴得以蟠踞中焦而为痛也。凡痛皆邪正相争之象,虽曰阳困,究竟阳未绝灭,两不相下,故「相争而痛」也(后凡言痛者仿此)。椒附白通汤,齐通三焦之阳,而急驱浊阴也。
 
    〔椒附白通汤方〕
 
    生附子〔三钱炒黑〕、川椒〔二钱炒黑〕、淡干姜〔二钱〕、葱白〔三茎〕、猪胆汁〔半烧酒去渣后调入〕
 
    水五杯,煮成二杯,分二次凉服。
 
    〔方论〕此苦辛热法复方也。苦与辛合,能阳之通,非热不足以胜重寒而回阳,附子益太阳之标阳,补命门之真火,助少阳之火热,盖人之命火,与太阳之阳,少阳之阳旺,行水自速,三焦通利,湿不得停,焉能聚而为痛,故用附子以为君。火旺则土强,干姜温中逐湿痹,太阴经之本药,川椒燥湿除胀消食,治心腹冷痛,故以二物为臣。葱白由内而达外,中空通阳最速,亦主腹痛,故以之为使。浊阴凝聚不散,有格阳之势,故反佐以猪胆汁,猪水畜,属肾以阴求阴也,胆乃甲木,从少阳,少阳主开泄,生发之机最速。此用仲景白通汤,与许学士椒附汤,合而裁制者也。
 
    49.阳明寒湿,舌白腐,红坠痛,便不爽,不喜食,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广皮厚朴汤主之。
 
    九窍不和,皆属胃病,胃受寒湿而伤,故肛门坠痛,而便不爽。阳明失阖,故不喜食。理中之人参,补阳明之正,苍术补太阴而渗湿,姜附运坤阳以劫寒,盖脾阳转而后湿行,湿行而后胃阳复。去甘草,畏其满中也。加厚朴、广皮,取其行气。合而言之,辛甘为阳,辛苦能通之义也。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方〕辛甘兼苦法。
 
    生茅术〔三钱〕、人参〔一钱五分〕、厚朴〔二钱〕、广皮〔一钱五分〕、生附子〔一钱五分炮黑〕。
 
    水五杯,煮取八分二杯,分二次服。
 
    征按:仲景理中汤,原方中用术,今定以苍术者,苍术燥湿,而兼解郁,不似白术之呆滞也。丹溪制越鞠丸,方以苍术治湿郁,以上见证,皆郁证也,故用苍术。
 
    50.寒湿伤脾胃两阳,寒热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苓姜术桂汤主之。
 
    此兼运脾胃,宣通阳气之轻剂也。
 
    〔苓姜术桂汤方〕苦辛温法。
 
    茯苓块〔五钱〕、生姜〔三钱〕、炒白术〔三钱〕、桂枝〔三钱〕。
 
    水五杯,煮取八分二杯,分温再服。

【责任编辑:admin】 本篇文章《温病条辨》中焦篇 寒湿(3)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content/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