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网站地图|RSS订阅|学会工作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国医手机版
国医首页|资讯|云南|学习|图片|医疗|养生|药膳|中药|方剂|传承|针灸|推拿|临床|经典|科研|企业|文化|特色疗法|民族医药|社区|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国医在线 > 古籍经典 > 古籍博览 > 脉经 >

《脉经》脉经卷第六——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2)

中医学习|2010-04-15|来源:|中医网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黄瘅,食饮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也?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适以冬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得之。

    脾病,其色黄,饮食不消,腹苦胀满,体重节痛,大便不利,其脉微缓而长,此为可治。宜服平胃丸、泻脾丸、茱萸丸、附子汤。春当刺隐白,冬刺阴陵泉,皆泻之;夏刺大都,季夏刺公孙,秋刺商丘,皆补之。又当灸章门五十壮,背第十一椎百壮。

    脾病者,必身重,苦饥,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管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而食,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疸,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痛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膨胀。取之所别。

    脾病,其色黄,体青,失溲,直视,唇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今反青,此是木之克土,为大逆,十死不治。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牌,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昳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骭肿,若水状。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即胸胁抢急。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

【责任编辑:admin】 本篇文章《脉经》脉经卷第六——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2)国医在线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相关资讯浏览(国医在线:http://www.tcm166.com),文章地址:http://www.tcm166.com/content/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