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有四部经典构筑的深厚理论,也有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个“理法方药”完备的独特学术体系。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中医药在过去的60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中国明媚的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中医历经辉煌,在近代走向衰落
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医药,伏羲制九针的神话,传说着中医药的古老历史。甲骨文的病症、病名,秦简汉墓出土的医药简牍,《易经》《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先秦古籍中有关医药的文字,见证了中医古老的渊源。可以说,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生死与共,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
但是,进入明末清初之后,西方文化逐渐东传,西方的医药文明也与传教士一起来到中国。康熙皇帝疟疾日久不愈,传教士用金鸡纳治疗后很快好转,这一偶然事件促使康熙重视西医知识,他让人用满文翻译西方的解剖学著作,中西医的交流由此拉开序幕。河北玉田县的王清任,在北京行医40年,他于1830年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直指中医经典著作的解剖错误。尽管他的“改错”越改越错,但是由他的活血化瘀方药十分有效,因此,他的“改错”主张,震惊了中医界,也使中医界信心大失。在中医初遇西医时,中医首先用解剖标准,给自己打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个世纪。中医学被当作阻碍科学化的堡垒,受到近代许多文化名人的不正确指责,中医的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被斥为玄虚的封建糟粕。中医因此而“失语”了近百年,也在“不科学”的席位上坐了近百年。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海归派”,效仿日本取消“汉医”的政策,要消灭中医。1912年北洋政府决定不发展中医教育,1929年国民党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取消中医,建国前的中医界逐渐走向衰败,尽管还有50余万从业人员,已经是风雨飘摇之中的一个“夕阳行业”了。
二、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部门加快取消中医
1949年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磨难和艰苦的奋斗,终于站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中医界不但没有获得解放,反而加快了倒下的进程。卫生行政部门背离毛泽东“团结新老中西医”的指示精神,要“中医科学化”,办中医进修学校只讲授西医知识,以此改造中医队伍。不办中医学院,不培养新中医,中医后继无人已成定局。而且还要考试“甄别”,用“科学的西医知识”考中医,结果全国的中医仅有百分之二十以下合格,大批中医被迫改行、歇业,中医队伍锐减百分之九十。
东北卫生部长王斌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中医是封建医,必将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而消失。中医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这是此前所没有出现过的“灭顶之灾”。
三、毛泽东系列措施挽救了中医
毛泽东1953年在白学光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检查卫生部的工作,中央文委工作组发现了卫生部中医政策的严重问题,立即报告毛泽东。毛泽东严厉批判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政策,撤消了卫生部两个副部长的职务,尽管他们战争年代曾经功勋卓著,普天之下为之震惊。
毛泽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批评、嘲笑中医不科学;中医进西医的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各种严重疾病;研究中医学术,成立中医研究院;创办中医学院,让中医不再自生自灭,学中医的学生与师范生一样享受优待政策。
经过一系列的挽救、扶持,中医重新得到社会重视,不再是“封建余孽”的代表了,重新站立起来成了受人尊重的“苍生大医”。台湾的陈立夫先生说,尽管他对毛泽东很多做法不赞同,但是他要歌颂毛泽东的中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