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0月29日电 (记者刘婧婷)记者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悉,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获得一笔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款项,用于抢救濒临消亡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并要求“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主任刘剑锋教授介绍:广义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指中医本身具有的与现代西医学有明显区别的带有自身特点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如中医的脉诊,可以诊断许多疾病,西医只是用来看心跳次数;中医针刺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西医扎针只是给药的一个手段,这些特色诊疗技术显然是中医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狭义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是相对中医主流辨证论治体系有区别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或者说现在教科书上没有使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非药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单方、验方以及药物外用的药物疗法等,这些技术是根植在丰富的中华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实践证明,如手诊、耳诊,经典没有记载,实践证明有较大诊断价值,各种教科书上没有的手法,其疗效往往比教科书的好,经常会使人目瞪口呆;很多特殊典籍和教科书上没有的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这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如果能够挖掘、整理、研究、推广,会大大增强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这些技术大都存在于民间,由于历史、文化、管理等原因,这些技术的持有人往往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相关的历史、理论以及方法的规范操作等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刘建峰说,“加上‘技不外露’、‘传子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传统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些宝贵方法的传承和发展,技术持有人也大多年事已高,导致许多方法濒临消亡,国家虽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很多好的技术、方法,仍然眼睁睁的看着其消亡,挖掘、整理、验证、推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中医药在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青蒿素、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著名药物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三九维泰等均出自于民间的实践。”刘剑锋说。
据了解,本次资助款项由国尚泓盛(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提供,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由民营企业资助的研究工作。